顶点小说 > 替嫁小福妻,极品夫家争着宠 > 第81章 身怀巨款怎么花?

第81章 身怀巨款怎么花?


对于科考的背景审查,沈若星的了解全部来自互联网。
家里的房子倒了之后,她就决定要找罪魁祸首苗家算账。
最开始本来是想送苗大贵去坐牢,没想到宋宥谦说,就苗大贵这个情况,根本关不了多长时间。
于是她就改换思路,想要从苗家人身上撕一块肉下来。
直接找上门去让苗家赔钱肯定是hi行不通的,必须拿出苗家的把柄才好。
而她纵观苗家上下,最好拿捏的应该就是走科举路的苗文星。
恰巧她以前看小说时了解过一个说法,叫做三代无案。
凡科考者不仅要求自身清白,更要求该考生的祖上三代没有案底。
那时候她出于好奇仔细查过资料,这祖上三代,有人说是只要求父亲、祖父和曾祖父,但是也有人说血缘关系的全部都算。
沈若星不知道这个时代的评判标准是怎么样的,但是托了沈家也有人读书的福,她知道这里同样要求祖上三代无案底。
“四叔,我跟您说实话,我只听说过要求祖上三代清白,至于叔叔入狱会不会影响科考,我还真不知道。
我其实就是赌苗家人也不了解其中底细,因此选择赔钱来保苗文星的前程。
我之所以逼他们今天就要做决定,就是怕他们出去打听下消息,万一发现我说的是错的,这笔钱就拿不到了。
而且我们能成功拿到钱,主要也是打了苗家一个措手不及,其实等他们冷静过后,兴许就能想到办法破了我的局。”
众人万万没想到,沈若星说得信誓旦旦,其实也是个半吊子,并且还敢跑到苗家去骗人。
钱氏却有个疑惑:“大郎媳妇,可你不是说县城有个秀才,就是因为他叔叔盗窃,所以才不能去考举人吗?”
“县城确实有这么个人,不过究竟是不是因为叔叔盗窃才无法科举,这事儿真不好说。
我还听到过另外一个说法,据说是这个秀才知道自己考不上,但是他又要面子,所以寻了这么一个托词。
毕竟这事儿我们听过就算了,谁也没胆子跑去官方验证,你们说是吧?”
钱氏点头:“确实是这样,毕竟谁也不会怀疑是秀才公说谎骗人。”
聊完这笔钱的来路之后,接下来就要商讨一下这笔钱的花销。
苗老太率先开口:“这笔钱要用来盖房子,你们没意见吧?”
众人纷纷摇头表示没意见,宋老六赶紧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娘,咱们盖个大院子,村里最大的院子!”
“不行!”
苗老太想也没想就否了这个提案:“俗话说树大分叉,人大分家,咱家迟早是要分的,既然这时候盖房子,就不得不为以后着想。
我的想法是先跟之前一样,盖一个主屋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的院子,这个院子以后就给大郎,我跟着他养老。
等这个院子盖好之后,再给你们剩下几兄弟都盖一个主屋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的院子。
以后分家,你们一人一个小院子,关起门来就能过自己的小日子。
总好过盖个大院子,等到分家的时候为了你多一间房,他多一块地而吵架。
你们觉得呢?”
老太太这个安排是谁也没想过的,不过这话一出,他们都表示同意。
每人一个院子,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苗老太继续道:“明年开春先把咱们要住的院子盖起来,然后盖老六那个院子。
他这把年纪还没成亲,明年说亲的时候总得拿点儿东西出来彰显本事,人家才会同意。
再者,我以前的脾气确实不好,那疼女儿的人家肯定会顾虑这点。
但是老六有了自己的屋子,以后可以不用跟我过,想必人家也会放心一些。
等把老六的院子盖起来,再接着给二房三房四房来盖。
不过得先说好,咱们如果一口气盖五套房子,村里的狗估计都知道咱家发财了。
所以这盖房子的事情得慢慢来,明年先盖大郎和老六的,后年盖老二的,老三老四再往后等等。”
虽说被老六抢了先,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老太太说得在理,得先顾及老六的婚事,不然下面这帮孩子都不好说亲。
二郎没想到盖院子也有自己一份,心里很是开心,他第一个代表二房表态:“奶奶,没问题,先紧着六叔的来。”
老三和老四也都赶紧答应。
老四心里还乐滋滋的,按照先后顺序,他的房子是最后盖的,他先在大郎的新房住着,住个几年之后再搬去自己的新房。
等他新房盖好的时候,五郎差不多也能说亲了。
到时候自家有一套崭新的院子,多体面!
老四是开心了,但是老四媳妇钱氏心里却有些想法。
婆婆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按理来说,寿材都该准备好了,她能活几年还真不好说,如果婆婆在房子盖好之前就没了,这笔账可怎么算?
苗老太兴许也想到了这点,很快补充:“等大郎的房子盖起来,我大概也能知道盖屋子需要多少钱,到时候会先把你们盖房的钱预留出来,哪怕我死了,今的话仍旧算数。”
沈若星闻言连忙道:“呸呸呸,摸木头!
奶奶,这明天就过年了,您说什么死啊活的,不嫌晦气呀。
你可是要长命百岁的人,现在才过了半数,还早着呢。”
苗老太闻言呵呵笑:“成,长命百岁,那我肯定能帮你几个叔叔把院子盖起来。”
苗老四虽没钱,但以前也不是没想过盖房子的事情,他在心里飞速算了一下,盖五套房子,砖瓦的成本估计在四五十两左右,就按照五十两算,还剩下二十两呢。
那这二十两该怎么花?
宋老四问出这个问题,屋里几人立刻支起了耳朵听着。
苗老太道:“这钱你们别惦记,我已经有了安排。
等到过年之后,就把三郎四郎六郎都送出去上学。
一直跟着大郎读书也不是个事儿,所以都去私塾念书,先念个两三年,把大概字都认齐了,可不能当个睁眼瞎。
家里三个姑娘没办法去读书,就去隔壁村找云绣娘学针线活,以后也算有一门长处。”
三房夫妻二人原本听到家里的男孩子都去读书,觉得自家没儿子好像是吃亏了,但是没想到老太太会送两个女儿去学刺绣,这也算是一件好事。
今天这个会开的,可以说是皆大欢喜了。


  (https://www.xdingdiann.cc/ddk49506326/3670577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