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我成了海岛王 > 第一百八十章 养活万人

第一百八十章 养活万人


  洛炳果然找了几个相貌英俊的族人去向桃花献殷勤,结果被桃花骂得狗血淋头,一个回合就铩羽而归,再不敢惹这位姑奶奶。

  但桃花也沉静了下来,看上去平和了起来,和白云四处玩耍。而且,认认真真练起了箭,还教白云识字算数,当起了老师。

  洛炳见女儿不再愁苦,也就不去烦她,由着她教书射箭。

  因为心无旁骛,终日练箭,加之桃花的箭术底子本身就深厚,这段时间,桃花的箭术突飞猛进。

  “射中了,射中了。姐姐太厉害了。”白云拍手称赞。

  操场,桃花快速射出十支箭,箭箭射中了五十米外的靶心,让白云惊叹不已。

  “嗯,箭法比在明珠城时好了许多,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赶上美琳。”桃花心里暗想。

  差距是有的,而且桃花一时还找不到突破口。

  她想起了一次王隽、美琳和自己三个人探讨箭法时,王隽根据美琳的心得做出的总结:射箭时要心如止水,人箭两忘。

  王隽的话太抽象,她始终都没搞懂。

  因为和美琳朝夕相处,经常请教美琳箭法,王隽的箭术,现在也在高手之列。

  “现在的水平,应该不亚于王隽了。”桃花想道,“更高明才是。”

  “桃花,加油。”桃花举手然后握拳鼓劲的动作。语言和动作是王隽上课时教的。

  “姐姐,加油!”白云学着桃花的动作,喊道。

  “你也别偷懒,把箭靶移近点,该你了。”桃花给表妹下达了命令。

  ——

  平定和丰的叛乱后,王隽只在大屋围呆了三天,把重大的事情决定了,便往回走。

  因为田里的水稻已经进入收割期,稻谷随时要进行收割。

  时间过得很快,王隽根据自己一直的推算,如果按照穿越前的日期延续过来,现在该是六月下旬。虽然时间的延续性存疑,但已经是盛夏是不争的事实。

  热带作物长得快。田里的水稻,在王隽的亲自指导下,成长顺利,生机勃勃。目前稻田已经一片金黄,景色喜人。

  要说王隽有多懂农业是没有的。他不过是根据自己的记忆行事。

  对于水稻,记忆中秧苗开始是泡在水里的,长到三四十公分高,分蘖出许多稻茎以后,田里的水便会被排干,田里的土质维持湿润,人在上面走不会沾水。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到收割。

  他的理解是水稻在水里面长得特别快,到了一定个头,快抽穗的时候,便不能继续长个头了,而是要让营养用于开花结果,这样才会有更高的产量。

  就按记忆中的程序做好了。

  干农活,那是辛苦的。

  对了,这里施肥是施农家肥,也就是人粪。

  用粪便做肥料,当地人绝对是不知道的,还是王隽教她们的。

  从厕所的粪坑里将粪便舀进粪桶,挑到田里,一勺一勺洒在田里菜地里。这样的活脏且累,但那是对后人来说的。对现在新石器时代的人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她们就是这样辛苦劳作过来的。

  而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满目的金黄说明了一切。

  负责照看农田的是常穗和素素。两人都是艾珍的人。

  常穗大姐是纽古族种田的好手。

  素素则是第一期的学员。王隽见素素性格文静,适合做技术员,便要她专门负责水稻的栽培。

  近日,常穗和素素为田里的事情着急,不知道怎么办。

  田里稻穗上面的谷粒脱落的厉害,两人担心这样下去,稻谷都掉到地里了,除非马上收割。

  王隽从大屋围回到明珠城,两人喜出望外,第二天便来请示。

  王隽喊上英子、美琳,和常穗、素素一起往田间走去。

  郊外的空气特别清新。风吹过,稻田翻滚着金色的麦浪。

  王隽心情舒畅。

  才来这里不久,他就幻想着眼前的景象,没想到这么快就看到了实景。

  在他的心目中,没有什么比种田更重要了。

  因为农业是第一产业!

  有了农业,人的活命才有了保障。

  有了稻田,进入农耕,人们才能定居下来,人口才能稳步增长。

  仔细考察了田里的水稻后,王隽道:“凡是谷粒掉的厉害的,全部收割了,凡是倒伏站不稳的稻子也收割了,一起交给后勤组用作粮食。站得直不掉谷粒的,再过一段时间,等稻谷更加饱满再收割,留作种子。”

  “用作粮食?你不是说这一季收上来的稻谷都用作种子吗?”英子疑惑地问。

  “我要的是合格的种子。”王隽道,“这些掉谷粒的品种不是我想要的。把它们淘汰。”

  素素道:“不掉谷粒的稻子,田里面十株大概只有一株。”

  王隽道:“是的,这叫优选。又叫培育优良品种。十株只留下一株,是太少,我们可能要好几季才能积攒到足够多的种子,进行量产种植,但这个过程是必须的。素素,这需要耐心。”

  “我知道了。首领放心,我会认真按照你的要求去做的。”素素道。

  好在,这里属于热带气候,一年三熟都没有问题。培育优良品种,可比北方快多了。

  王隽对常穗道:“蔬菜地的作物也一样处理,果实多质量好口感佳的品种继续培育,差的淘汰。”

  “是。”常穗答道。她以前一直以为自己在种稻方面是行家,等跟了王隽种田,才知道自己是那样的无知。

  同样面积稻田,她估计这里的产量是自己以前耕种过的最好收成的三到四倍,甚至更多。

  王隽的耕田方法虽然更辛苦,但收获同样巨大呀,而且更有保障。首领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真的是这样啊。

  王隽道:“不掉粒的水稻,就是我们今后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但是今后,素素,你的培育工作还要进行下去,在不掉粒的水稻中优选产量高的品种。”

  “好的,首领。”

  王隽又转过身去,对英子说道:“开荒的工作不要停下。有了劳动力就继续开垦。”

  “明白。”英子已经很清楚王隽的想法。那就是有朝一日,要用这些田地养活所有的人。

  这是一个崇高的目标,以前她想都不敢想。

  王隽对她说过,纽古族种植的旱稻产量太低,每亩才六七十斤,一年才种一季。自己的目标是一亩单季产量二三百斤,一年种三季。

  二三百斤一亩,一年种三季?一年的收成就是每亩七八百斤稻谷。差不多一亩地可以养活两个人。

  沿河两岸,可以开垦大片农田,百亩千亩甚至万亩应该都是没问题的,岂不是可以养活成千上万的人?

  真的这样的话,种田还真的是最好的食物来源了,完全解决了食物难题。

  而种菜显而易见也极大地方便了采集。主要是有了自主权,想吃什么就多种什么。这在以前是做不到的。


  (https://www.xdingdiann.cc/ddk247646/156937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