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我成了海岛王 > 第九十八掌 竹筏做好了

第九十八掌 竹筏做好了


  傍晚。

  浅水湾。

  太阳即将沉没在汪洋之中。

  晚霞染红了天际,海面闪着金光,波光粼粼。

  海岸边,艾珍反剪着双手,看着夕阳一言不发。

  她没看到夕阳的壮美,只看见黑暗将至。

  是的,原本野心勃勃,立志要开辟一片新天地的她,此时的心情就如眼前的黄昏,越来越灰暗。

  她的身旁站着宝仔。

  “宝仔,你说,我们在这里还有希望吗?”她开口问宝仔,又像在问自己。消瘦而惨白的脸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显得蜡黄毫无生气。

  “有希望吧,姑姑。这一仗我们虽然损失不小,但我们现在还有足够多的人。”宝仔道。

  艾珍道:“表面上看有127人,但除去受伤的37个,只有90人。”

  “还是比天人洞那些人多不少吧,姑姑。再说伤员里面轻伤的占多数。我估计天人洞能打仗的不会超过50个。所以姑姑,我们还是占优势的。”

  艾珍嘿嘿讪笑道:“你说占优势,敢去进攻天人洞吗?”

  宝仔被噎住,呐呐说道:“打我是敢的,就是担心打不赢。天人洞的弓箭不知道哪里不同,又远又准。”

  艾珍道:“那你还说占优势?”

  “要不,姑姑,我们去搬救兵。”

  艾珍道:“不必,我们暂时先守好浅水湾。这片滩涂、这里开垦的田地都是现成的,库房里还有丰足的储藏食物,足够我们应付一段时间了。至于天人洞,她们也不能拿我们怎么样。对了,你多派人去天人洞监视她们的行动……”

  “别提了,姑姑。这两天派出去的人老吃亏,中她们的冷箭。那边防守的严呢。”

  艾珍道:“这不奇怪。我们派人去侦察的同时,也要防止那边的人过来刺探我们。”

  “这个我知道。”

  ——

  天刚蒙蒙亮,天人洞就响起了海螺声,那是奎克在喊众人起床训练。

  这里的人晚上睡觉早,起早是应该的。

  早上的训练内容还是弓箭。

  奎克平时不用箭,但他也是这方面的行家。前一天和美琳以及箭术高手菊香沟通箭法以后,他把射箭的训练内容作了分解,分成基本姿势、开弓、瞄准、放箭、和移动射击四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根据讨论得出的要点归纳了训练要求。

  例如基本姿势总的要求是:身体端正,体重平均落于两脚之上,塌肩舒胸;不缩颈,不露臂,不弯腰,不前探,不后仰,不挺胸……

  射击讲究身端体直,用力平和,拈弓得法,架箭从容,前推后走……

  他还喊口令,让大家一齐做动作。

  基本功练习完了,训练人员被奎克分成了三队练习射箭。每一队指定一名队长维持秩序。三名教练美琳、菊香和奎克则巡视检查指导。

  一队是天人洞原来的人员。这些人水平比其他人高出一截,需要区别对待。

  一队是浅水湾的青壮人员,需要从基础的东西学起。

  还有一队是老人少年,力气小的人群,她们用以前使用的弓箭练习。

  那些伤员能走动的,被要求在一旁听课学习。

  王隽自觉排在天人洞的人员中练习射箭。

  他站在队列里面,奎克一点没有额外开恩的意思,动作要领全部要做到位。另外两个女教练就不同了,对别人严厉有加,对王隽则是得过且过,网开一面。都是王隽主动问她们动作做得好不好。

  不过,这里面进步最快的就是王隽。

  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刨根究底,找寻原理和规律……

  开始射箭时王隽是垫底的,下课的时候射起箭来他已经有板有眼了。

  没办法,谁让他是现代社会过来的呢,知识面、思维方式绝不是这里的人轻易可以相比的。况且,运动方面他一向是不差的,身体素质来这里以后还有提升。

  王隽的进步让三位教练侧目,惊讶于首领的学习能力。

  早饭后,王隽让英子从浅水湾过来的人中选了一男一女充实托思的队伍。男的叫老章,据说年轻时候叫章鱼,老了才成了现在的称呼。他四十多岁的年纪,个头瘦小,腿脚不太灵便,但人比较精明,喜欢动脑筋。女的叫海鳗,和老章差不多的年纪,王隽帮她取了个汉语名字,叫“海曼”。海曼被选上是她比较手巧,适合做编织这些活计。

  新伙伴来了,托思的活计就有了人分担,王隽于是布置给托思一个任务——做一个盾出来。

  “盾是什么?”托思问。

  “它是这样一个东西:打仗的时候一只手拿着,可以挡住敌人的弓箭、标枪以及矛、斧的攻击……”王隽将盾的功能及要求大致说了出来。

  托思一听就明白了王隽说的意思,并为这种兵器叫好。就算是狩猎,盾也是大有用处的。

  “能做出来吗?”王隽问托思。

  托思跃跃欲试,答道:“应该能做出来,你让我想想。”

  “嗯,你们先研究研究吧。”

  事实上,王隽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方案,只是他要锻炼锻炼研究院的能力,让他们做一个研究。

  ——

  这日,王隽带着英子、美琳去了石灰山。

  石灰窑刚刚完工。

  王隽进到里面,觉得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要求。

  就做工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不得不说,靓仔这个人很聪明,做事很精细。

  唯一不足的是,顶部的烟囱太矮,高出窑顶才一米,需要加高。

  “烟囱不就是排烟吗?有一个出口就可以了,我已经按照你说的做高一些,现在还不够高吗?”靓仔不明白。

  美琳道:“首领说了不够高,那肯定是不够高的。”

  王隽道:“你拆掉重做,砌三米高。”

  “啊,这么高啊。”靓仔大出意外。

  “三米算什么?十米三十米才算高呢。听我的,拆掉重做。”王隽道。

  “是。”

  “明后天就会有浅水湾的人过来和你们一起工作,这里依然由靓仔负责。人来了以后,你们开始开采石灰石,把它砸成拳头大小的石块拿去烧。烧出来的石头能被水全部溶化就算成了,若是很多石块化不了,就说明火候不够。”王隽道。

  “好的。”

  王隽注意到,窑的一侧堆着五个大体积的陶罐毛坯,应当是英子吩咐做来烧的。制成以后就用来装运石灰。

  窑的旁边还堆着大量的柴火,肯定是烧窑用的。

  石灰山这几个人,工作效率还是挺高的。

  王隽问英子,竹筏做得怎样了。

  “做好了,系在海里。你要的帆也做好了。”她吩咐人把帆布拿了过来。

  王隽展开一看,大小合适,缝制密实,马上就能用。

  这帆挂在竹筏上,是不是就能劈波斩浪,直济沧海了?

  他马上就有下海一试的冲动。

  不过现在不行,先要去明珠城看看。离开那么久,不知道那里的各道工序做得对不对。

  好吧,处理完明珠城的事情就来试竹筏。

  他吩咐靓仔马上赶制四把桨出来。

  “什么是桨?”靓仔没听过。

  王隽不得不把桨长成啥样告诉了在场的所有人。

  他在地上把桨的形状画了出来,想在上面注上尺寸,突然想起大家还不懂文字,阿拉伯数字也是不认识的,只得口头上把要求说清楚了,让大家记住。

  文化课,必须尽快提上议事日程了,他想。

  ——

  下午,三人去了明珠城。

  这里虽然人多些,却还在进行场地平整,砍树挖土方。

  没办法,没有工程机械,挖出来的土都靠人一担一担挑过去,如何快得了?

  王隽站在中间的平地上,想象着房子建成以后的模样,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

  ——以后的生活用水怎么解决?

  从下面的小溪挑水上来么?这未免太远了吧。以后城墙建起来,从城门出入,还要绕路。

  那么,就只有挖井了。

  挖井要技术的。

  最好的办法,是趁着土还没有掩埋过来,在山脚下的小溪旁做几口井,随着土的填埋一路用石块砌上来,这样比以后从上挖下来不知道省下多少事。井用石头砌成圆形的石墙,墙外填上一两米宽的鹅卵石、粗砂和细沙用来过滤,水质就有了保证。

  井建好了再用轱辘提水,用水问题就解决了。

  嗯,就这么办。

  王隽立即要英子布置下去。


  (https://www.xdingdiann.cc/ddk247646/156928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