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我成了海岛王 > 第七十二章 破解运输难题

第七十二章 破解运输难题


  王隽和英子商量,将采集组的人大部分调到明珠城去,因为明珠城靠河,有大片的湿地。想收集水稻的种子,湿地里最多。

  于是,英子让菊香通知采集组,全部撤往明珠城,顺带,后勤组的人除了姆舎、智聪、托思和小女孩,其余三位妇女也调了过去,配合收集种子。

  ——

  雁舒走了,结盟的事情暂时放一边,等雁舒的回话。

  王隽拿一根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想问题想得头痛。

  他在想石灰运输的问题。

  这个问题想了许久都不得其解。

  走陆路吧,肩挑是不现实的。石灰山和明珠城之间相隔十里,石灰可是石头,搞建筑对石灰的需求不是一点点,挑过去实在太耗人力。

  那么,造车怎样?

  造车的话,这里没有驯化的牛马,只能造人力手推车。

  他想起了电影中解放前那些偏远山区农民用的独轮车。

  就是最土的那种。用大树的树干截出一段,削园了,就成了车轮,然后在木轮中心掏一个小圆洞,将一根木轴穿过小圆洞,在轴上面放置车身。

  这样的车子极不耐用,木轴和轮子之间的磨损快,用用就不行了。

  当然,那是没读过书的农民做的独轮车,让自己来做,肯定会做得更好。比方说,用硬木做一个滑动轴承,在轴承上面加点油润滑,寿命肯定可以长几倍。

  王隽早已发现,本地盛产硬木,或者说红木。这个,在族人伐木时经常遇到红木就是例证。

  红木的树芯是精华,密度远远大于一般的木材,拿在手上感觉很重。丢在水里,会像石头一样沉底。

  这种木头硬度很高,耐磨。没有金属的情况下,用红木做轴承,是一个求其次的办法。

  当地人是不喜欢这种木材的。直接砍伐的话,会损坏石斧,所以本地人遇到这种树木就头痛。而且这种木头加工很困难。

  王隽知道红木的价值。现代社会用红木打制的家具,价值连城,足见它的珍贵。

  可是,用现在的工具,由于没有锯子,就算从树干上截一个木轮出来,都会困难重重。

  匕首上的锯子太短,不能用来锯大树干。

  又回到了金属工具的问题上了。

  总之,王隽感觉由于缺乏工具,造车是相当的麻烦。而且他觉得就算造出来了,耐久性也不会好。辛辛苦苦造出来的手推车,用不了多久就坏了,效率同样也很低。

  还是回到水上运输的思路上来吧。

  造船如何?

  比造一辆手推车更难。

  用竹筏如何?

  竹子是中空的,而且一节一节之间是封闭的,浮力比较好。

  用大一点的竹筏,双层或者三层的竹子绑在一起,运个一吨多重的石灰,浮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动力问题怎么解决呢?

  用竹篙撑?那是不可能的。大海的水多深!

  那么只能用桨了。

  用桨的话没有三四个大男人难于操纵一个大竹筏。

  而人一多,载重的货物就少了……

  这个时候,他想起了帆。

  对呀,古代的船,不都是主要靠风力航行的吗?

  村里面上点年纪的前辈,都用过一种叫做“机帆船”的船只。那个时候柴油短缺,有风的时候都用帆做动力。

  王隽虽然没用过帆船,但作为渔民的后代,对帆船还是有所了解的。

  没错,就用兽皮做一到两张简易的帆挂在竹筏上,动力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这办法好!

  王隽一时兴奋,跳起来挥动拳头,大吼了一声:“好办法!”

  他这一声把一旁忙着做饭的美琳和浪平下了一跳。

  美琳见王隽高兴的模样,心知他肯定想出了什么好主意,她示意浪平不要去干扰首领,装作没看见就行了。

  王隽也就高兴了两秒钟,马上便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烧制的石灰,是怕水的物品,遇水便会发生化学反应。竹筏在波涛起伏的海上航行,上面的东西不泼到水才怪。

  他能想到,竹筏破浪前行的时候,上面放着的箩筐,里面装的石灰遭到水泡时会是怎样一副图景。

  除非,石灰装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海水泼不进去。

  有没有可能,做出这样的容器……

  妈的,还真是费脑筋。

  好吧,解决运输的问题,现在成了能不能做出密闭容器的问题了。

  首先想到的是英子做出的陶罐。

  但是她做的陶罐体积太小,要是有乡下家中的大水缸那么大就好了。不知道自己帮助一下英子,能不能做出那么大的陶器出来。

  不过就算做出大水缸这样大的容器也不理想——大水缸自身的重量太重。

  要是大水缸是木头做的就好了。

  然后,王隽就想起了小时候家乡家家户户用的木桶。

  是的,那个时候大家用的都是木桶,没什么塑料桶一说。塑料桶是后面的产品。

  做木桶没难不难?

  不难。小时候天天用它,木桶的构造了然于胸。

  可是麻烦。

  麻烦就在把树干开界成木板,这又回到了没有锯子的问题。

  不过,还是可以想想办法做出来的。

  做出来的桶可以反复使用。

  于是,王隽决定了,要做一个三层竹子叠成的大竹筏,用兽皮做帆,用大木桶装载石灰,走水路把石灰运到明珠城。

  这样做出来的“船”,单从运输的重量算,一个竹筏顶得上十几个强劳力用肩挑。而驾驶这样的“船”,应该二个人就差不多了。二个人干了十几个人的活,这个效率就高了。有一二艘这样的“船”,差不多运输问题就解决了。

  ——

  这段时间的经历,让王隽意识到,真正想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生产工具是关键。

  而好的生产工具,有赖于好的材料——金属。

  要是能找到铜矿或者铁矿就好了。

  王隽不由得又想起了桃花那块孔雀石来。


  (https://www.xdingdiann.cc/ddk247646/156925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