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混迹在五岳大陆 > 第192章 唯有金盔

第192章 唯有金盔


  锁夏大乱之后,他们这些人依然留在了青县,他们可能是利用各种理由迁入锁夏,甚至父母之辈就来了,大乱之后,尤其是锁夏大火之后,随着颂人北迁,颂军的驻扎,他们和其他锁夏本地人完全融合在一起,以前若是有老锁夏、新锁夏之分,现在他们已经融合了,为了更好掌握舆情,北镇抚司并没有将他们撤离,也没有让他们与新到的北镇抚司新派遣的青县镇抚情报科交接,而是成立了特勤辑事组专门负责,因为在北镇抚司西厢房办公,故而称之为西组,就是让他们完全融入到原住民中间,了解民情,收集情报。其实这样也好,他们之中很多人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多年,唯一有些想法的就是秃行武了,他本就是北镇抚司的老人,却要在镇抚衙门里听一帮新蛋蛋的指挥,还要因为他“旧民身份”,而被层层调查、提防,这份心情,当真想想就难受。

  刘少白的神情很冷,蹙额锁眉只是静静地坐在那儿,一股冷意便从他身上静静地散发出来。

  几个人发现端倪,也不再多言,秃行武性子急,敲敲桌子:“少白,醒醒,有什么事你就说。”着向张氏递个眼色,张氏会意,也伸手握住刘少白的手臂,摇了摇他。

  “恐怕河间要乱了。”刘少白语出惊人。

  “哪里乱?锁夏吗?”杨秀才一脸苦像,他爷爷就到了此地,执行任务死了,五年前,他父亲也死了,现在他已经是个完全的书生秀才了,青县已经开了鹿颂科举,他甚至可以想象自己考个好名次,又再次凭本事迁回金陵,离开这块杨家的伤心地。现在刘少白一句乱了,把他的心都打乱了。

  刘少白简单的推演了一下,听得几个人面面相觑。

  “你是说,营口作乱,整个河间就乱了?”张氏很是不解:“这北钦自从龟缩在燕京城这一百年,关外各旗变乱那不是很正常的,这钦朝早已日薄西山,没有了他们祖先清鞑的勇猛了,这不前几年营州不也乱了,最后一入锦州,这乱兵都还出锦州西门呢,那边燕京城就开城投降,这几年还不是泥捏的似的,还被鸢都占了沧州,就算是营口现在乱了,最多打到锦州,这锦州有钦朝大将哈赤督旗的埃钦也算是名将了,只要紧守锦州城,等燕京援军一到,守个三年五载的不成问题,何况只要两三个月,叛军就阵脚自乱了。”

  便在此时,杨秀才说道:“是呀,这毕竟不是十年前了,埃钦可是觉罗,皇家子弟。”

  “可是,你们看”刘少白拿出一张白纸,上面画了一个兜盔。

  秃行武是个武人,对金铠甲胄非常喜欢,他自己就藏了几套在家中密室之中,可那年的大火,他家因为靠近主城,也受灾了,他也不敢去挖,这件

  事情让他心伤不已:“兜盔?缇骑铁面兜盔?”

  杨秀才年岁虽小,却博闻强记:“金盔骑士团。”

  秃行武身材健壮,举手投足间都有那种久经沙场的大将风采,勇武之气十足,却没想到听到金盔骑士团之名,粗壮的身子往后一靠:“真是阴魂不散呀。”

  杨秀才没有听讲他的话,他努力地回忆着,他脑海里对金盔骑士团的一些只言片语:“索金的余孽,真是阴魂不散,两百年前他们通过暗杀、勾连,居然让微末的河间联盟一举击败了大明王军,四十万大军毁于一旦,也毁掉了华夏再度一统的机遇,他们现在想干嘛?”

  “他们还能干嘛,这二百年来,金盔毫无踪迹,又无处不在,华夏联盟现在分崩离析,不都是它做的?”秃行武愤愤不平:“传闻太宰之死也是金盔所做的手脚?”

  “传闻不可信。”刘少白打断了两人的絮叨,摆摆手说道:“不管如何,金盔出现,天下必乱,远的不说了,数十年前,若不是金盔在江南作恶,我们大颂也不至于立国六十年才偏居江南,这些年没有金盔的消息,现在有了,还在辽东,我是不相信它会对一个营口感兴趣,金盔这些年所作所为,无一不是谋夺岩煌入主中原,分散我们华夏联盟的凝聚力,我思来想去,这次营口之乱只怕是个陷阱。”

  “陷阱?”

  “陷阱?”

  杨秀才猜道:“难不成营口作乱是假的?”

  “怎么可能?自从伪钦龟缩燕京,早已对关外局势失去了把控,据说五大盟旗在关外早已猖狂至极,就好像当年北魏六镇一样,起义不断,民不聊生,别说有人举旗子作乱,就算大街上有人喊一句,只怕就乱起来了。这百万之众围攻营口,这就算是谣言,能传到咱们青县,只怕现在营口也差不多这个局面了。”张氏开的酒馆就在码头,南来北往的舟人都爱在那里喝一杯,吹吹牛,这也是她打探各地风俗内情的一种方式。

  刘少白不置可否的笑道:“的确,起初我也不曾多想,就好像你说的一样,十年前,营州作乱,六年前更口作乱,这些都是伪钦内部的事情,但细细想来,这十年来,伪钦总务大臣还算兢兢业业,好不容易他们天子要亲政了,为何作乱越来越多,居然声势百万?要知道伪钦现在关外也不过是五盟旗,所控范围不出辽宁,再往北都是索伊家园,就算现在关外各色人等有了千万人口,一百万造反?说不过去吧。何况只有一个辽宁。”

  “这不过是虚夸而已。”

  “如果是真的作乱,必定有个大概的数字,报大了,当地官员施政不利,报小了说明不了问题,一般来说有三五万聚集,口口相传也不过传到二十万三十万顶天了

  。张口就是百万,除非……除非一开始流传出来的就是三十万,只不过旁人不晓得,在这个数字上再加,于是成了一百万。”

  秃行武有些不信:“少白,不是我说你,你就因为有个金盔的纸条,就把这事想的这么复杂?你这推论也太……”

  “异想天开!”杨秀才也不信。

  “不单单是纸条,而是我们在关外的同僚只有一人一鸽这两个月就回来了这么一张纸条,你们还觉得这是我小题大做吗?”刘少白淡淡说道,这句话背后,意味着多少条性命,当年他们这些密探被派到各地方搜集情报,自然需要一些伪装手段,各地百姓流动性极小,不在当地住个十年八载的,都未必有个体面的行当,这秃行武的父亲到老才当上一个锁夏的巡捕,还是天天夜巡的那种,到秃行武这一辈才算是真正的成为了当地人。

  正因为如此,要在异国安插一个钉子,难上加难,所以这些暗桩都是世代相传,不得更易。如果出现意外,家族没有把任务传达下去,就好像要是秃行武父亲捉贼早死几年,估计他就成了一个真正的百姓,也不会出现在这里,他们很多人都没有见过上官,一些证明身份的腰牌也都是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

  虽然这些人经过这么多年,已经完全融入了地方,成为三教九流中的人物,在本国土地上执行任务,由于北镇抚司适当支持,尚且能在地方上都能混成各方的头面人物,在各地拥有一定的能量。但是在异国他乡,当密牒就只能凭借自己的能力,自由发挥了,像秃行武的父亲,武功水平在江湖上也能有个名号,结果到死在锁夏也只当了一个捕快,毕竟升迁比不过当地人。

  这些安插方式古老而隐秘,但太过隐秘,也会造成传输不变,尤其是金陵北镇抚司,很难把控全局,尤其是任务下放,于是就出现了掌旗一职,掌管某个区域暗叹的区域上官,刘少白就是青县掌旗,加上青县现在归属颂朝,现在秃行武、杨秀才、张氏,都回归了大颂子民,他们主要的工作除了伪装的本职工作外,主要是收集青县归附百姓的信息,是不是喜欢颂朝统治,是不是有暴动倾向,虽然不能跟正经的官衙公开身份,但毕竟敌我争斗较之以往相对宽松,与北镇抚司总部的联系也制约较少,刘少白又有比较强的全局意识,于是关外的分旗也交由他来收集汇总,除了将关外密探的信息如数转交金陵外,还可以根据他的分析,适当调整关外分旗的侦查、摸底的范围,进行一定指导,并补充相关人员。

  关外他们的暗桩也有百来人,除去一些失联的、牺牲的也有十几二十家,现在却一下子音讯全无,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失联?不,是整个关外的暗桩体系被人瓦解了。

  而谁有这么大的能量?

  唯有金盔。

  (本章完)


  (https://www.xdingdiann.cc/ddk246541/135979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