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混迹在五岳大陆 > 第一百三十四章 沛城火案

第一百三十四章 沛城火案


  宴菟儿的眼神却亮了起来,微微颔首道:“这里大街上,少说这些,带你的人把棺椁送到敛房去,不,先放进冰室吧,我晚一些才能过去。”

  “是,小县主。”杨三儿略带惊恐的眼神,见到宴菟儿,瞬间就柔和起来,指挥一众役夫推动笨重的牛车前行。行人寥寥,池仇方才的震惊被吹散在冷雨之中。

  牛车上铺着厚厚的黑帆布,带着胶皮的轮子已经破开,裸露的木轮在青石板上发出渗人的声响,仿佛是地狱里的冤魂恶鬼在诉说着什么。

  “这是怎么回事,什么情况。”

  “你先回去休息,休息好了,我再与你说。”

  池仇惨笑道:“你觉得我不问清楚,我会回去吗?”池仇说的是“会回去吗?”而不是“能回去吗?”,六条人命呀,必定是个大案,池仇并没有刑侦人员的责任感,更多的是这滔天命案后面的八卦心。

  不错,任谁都会好奇这棺椁里面的故事,宴菟儿也是因为好奇,才揽下了这份差事,确切的说,这是一份“私事”。

  在宴湖之南,微山湖之西的沛城,因古有“沛泽”而得名,因出了汉高祖刘邦而闻名天下,可事实上,刘邦实际上诞生在沛郡丰邑中阳里,秦末之时,沛县包含沛县和丰县,在汉代此处为沛郡,东汉时期,这一带也叫沛侯国,简称沛国。赶不巧,三国时期,曹魏的缔造者曹操是沛国西部的谯县人氏,他将原沛国包括郡治相县在内的绝大部分被划归新建的谯郡,沛国范围大大缩小,废国改沛郡,治所也由相县迁移到了沛县,现下的沛城临近微山湖仅十里,就杵在微山湖中间,对运河航道极为重要。而陆上位置处于宴湖领主和彭城领主交界之地。葳澜公国衰败之后,此地被宴湖领主和彭城领主反复争夺,最终沛城所属的侯国成了宴菟儿的姐夫,沛城归属宴湖。

  沛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宴湖城以此为基托,牢牢把控了微山湖水运商道,并由此南下,占据了高楼城、魏庄、马庄、甚至占据铜山城迫近彭城,几乎囊括了整个微山湖,使其成为宴家的内湖。

  也正因为沛县战略地位对宴家的重要,宴菟儿的父亲将沛城以前的诸侯改封到了尹城,将沛城由宴湖直辖,设立了沛城城代,现任的沛城城代晏淬是宴菟儿的族侄,祖上是宴家庶子,别出分家已有数代,故而改晏姓。

  这里要简单说明一下,当年的沛城所属的诸侯自称沛侯国,所控地区除了沛城还有丰城、马庄、魏庄等地,主要治所虽在沛城,但事实上沛城在法理上归属于他辖下的沛城伯李氏一族。而晏广也只是宴家派驻到沛城行使管理权的第四任城守。

  起初沛城还属于

  交界之地,宴家赋予了沛城城代极高的职权,管军管政,第一任沛城城代是上马能冲锋陷阵、下马能知世理政能臣,长期对彭城领主蚕食,逐渐将边界南推,第二任也是如此,最终宴湖的南线以铜山城为主城,沛城逐渐成为腹地,但前两任负责军政的城守,极力压缩原城主李氏的权限,虽然第三任城守有所缓和,但沛城李家已经逐渐成为宴湖普通的贵族,族中许多人都以经商为主,而李远的家族就是其中的一支。

  留在沛城的李家宗家,守着家族宗祠,日子甚至不如这些支族、庶家,但随着铜山城的壮大,沛城军政一体的政策有所缓和,劳军重担降低,经贸发展,各个支族经商后财富增加,按俗约有一定比例收入反哺宗家,加之李家一向亲善宴湖,当年沛城领主归顺也有李家在其中劝说,民间威望颇深,沛城李家的宗家在沛城的日子也逐渐好起来,比不得以前显贵,也无军权,但也算是比较富裕的大家族,在沛县也很有地位。

  反过来再说那晏淬,此人是第三任城守的儿子,虽说是宴菟儿的族侄,年纪却比宴菟儿要大些。河间诸侯数百年来因为庶流、庶家崛起超越宗家的事情层出不穷,以往的分家分姓的制度不再沿袭,而且庶流即便委以重用,一般也不会裂土封城,仅以城衙的官制委派,方便领主随时更换官吏。

  晏淬之父在沛城的施政颇得人心,却在任上因救治水患病死在堤坝之上,晏淬当时接过父亲遗志,上坝抗灾,率领沛城百姓渡过危机,沛城人上万民书,希望他能够子承父业,继续管理沛城,加之当时铜山城已经颇具规模,驻军南移,宴菟儿父亲于是收了沛城城守的军权转到了铜山军营,委任晏淬为沛城城暂代。

  晏淬也算兢兢业业,几年后城代转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沛城知守(城守一职属于军政统管,知守相当于县令,河间的官制比较复杂,各诸侯皆有区别,赘述),到如今也在沛城做了将近十年。在他治下,沛城百业兴旺、开矿修路、商贸繁荣,功绩在沛城、宴湖本领皆有口碑。

  这晏淬治理沛城,前后十余年,夜不闭户不一定做得到,路不拾遗还是可以的,也就是说沛城治安良好,三年前一场大火,晏淬还借此机会改良了沛城城区的建筑结构,在旧址之上重建的民房皆是石屋砖瓦房居多,并且制定的《坊间民居考》堪称规划设计的一大进步。

  为何说这是宴菟儿的私事呢?其实要从此事原委说起。

  前几日,宴菟儿的金香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沛城李家的李过,也就是前面所说李家宗家的家主。

  据他所说两年前李家突遭大火,夫人和三个儿女以及两个婢子被活活烧死,此案李过殇妻失子

  ,祖屋宗祠被烧,绝对是个苦主,突然来到金香园,表明身份,宴菟儿心头一软,就与他相见,原来那李过自从两年前大火之后神情恍惚,略有疯癫之状,一口咬定这晏淬是当年纵火之人,原因就是贪图自己夫人美色,意图豪取,趁他不在家之时入室行凶,为了掩盖罪恶,一把火毁尸灭迹。

  宴菟儿认识晏淬这位族侄,怎么也是个能臣干吏,一副好皮囊年纪轻轻又是一方知守,哪样的女人寻不到?会喜欢李过的婆姨?要知道李过今年也有四十岁了,他婆姨肯定也不算年轻。就算是天姿国色,也不会让晏淬拼着前程、名声不要,非要入室行凶。

  但架不住李过的哀求,宴菟儿去查阅了当年沛城失火案的卷宗,并无疑点,当年李过夫人在书房看书,不慎失火,夫人实在书房,而旁边的厢房的婢女醒后打算救火,死在书房门边,没有人照看的小孩都被烧死在床上,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尸体解剖的记录,其实这并非什么失职,在此时的河间,尸体解剖本就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仵作大多也未经历过相关培训,一般命案也无非外观检查,少数命案在办案人员要求下,才会尸检,这种失火、溺水的死亡,几乎没人会想起要尸检。

  宴菟儿带来了江南的一些新的法医理念,虽然跟河间本地情况格格不入,却也算是给宴湖城衙带来了一丝新思维。

  况且这还是小县主,于是小县主当女仵作的事情早已传遍了整个宴湖,这种传闻,从正面来说,也算是给宴湖百姓普及了一番“法医常识”,在负面来说,更多人喜欢讨论“小县主”遇到男尸怎么处理?

  宴菟儿回城小半年,需要她尸检的案件少之又少,大部分凶案,多是“刀刀见肉,你死我活”的明杀,凶犯几乎不用诡计,即便是谋杀,办案人员例如丁掌旗、丁谓也能通过其他蛛丝马迹查到线索,迅速破案,宴菟儿可谓是个摆设。

  李过却从中感受到了期望,且不管他现在是不是因为丧妻失子得了魔障,还是其他原因,他上门请宴菟儿出山,查明死因,小县主本不愿参与,但亲属同意的尸检少之又少,耐不住李过的恳求,便私下答应了李过。

  按照宴湖法制,失火案属于知守考核范畴,属于百姓教化的失职,若是锦局下文起坟开棺,势必影响剧烈,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宴菟儿决定私下接受这份差事,此事是李家私事,因为当年因李过婆姨的过失,造成李家绝后,他们的坟并没有进入李家坟地,宴菟儿派杨三儿随李过去了沛城,李过以自家迁坟的理由起坟,杨三儿黑夜雇佣小船运尸,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尸体运到宴湖城,私下尸检,这才有了今日这一幕。

  (本章完)


  (https://www.xdingdiann.cc/ddk246541/135973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