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在下荆轲 > 第224章 芽,发芽的芽

第224章 芽,发芽的芽


  蒙毅和李信随王翦攻下蓟城后,后两者在城中逗留了一个多月,布防整顿,安置妥当,便率领七成大军班师回咸阳。蒙毅则受命留下,一直待在这里的县府公廨监管秦吏接手政务。

  荆轲便一直觉得那是他的任务、是工作、是他身为秦将的职责。

  然而等到要启程离开时,蒙毅竟带着五百骑卫来护送吕氏商队南下,要一路送他们回濮阳,这就有点多余了,荆轲方才对他的滞留产生了几分猜测。

  嬴政在那晚与他达成条件,准许他回濮阳与家人见面后再休整一段时间,将于明年春天去咸阳做他的客卿,看剑的剑卿。

  而眼下蒙毅一直像个粘手的浆糊一般黏在自己身边,稍加猜测,便也能猜到他八成是嬴政派来监督的。

  监视倒不至于,蒙毅也没有时时刻刻盯着荆轲一家,他自己每日的任务就已经够他晕头转向,还不忘时不时地来吕院看看。

  而他的存在确实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荆轲要去咸阳履行他的诺言,完成他与嬴政的约定。

  蒙毅呢,这个傻小子满心以为是王上体量,让他和好友多见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给荆轲带来的无形压力,还说是:“王上关心你呢。”

  荆轲:“那我还真是要谢谢他啊。”

  他的王上才不会随便关心没用的人,他关心的只是无刃剑的天机和秦国的未来。

  有了五百秦国铁骑的护卫,从蓟城南下回濮阳的一路相当顺利,且难以避免地枯燥劳顿。

  不过又因为还有吕萌同行,这位蒙家二夫人大大落落地指挥这个、差使那个,段灵儿这才有了个伴,她和阿云也不至于在全是男人的军中带着孩子束手束脚。

  车马一路快行,半个多月就回到濮阳。

  蒙毅不光要送荆轲回濮阳,还要留下来督促他去咸阳,简直是贴身护卫一般的存在,也是秦王的小耳目。

  可一般的耳目,绝不会跟荆兄在篝火边喝酒喝到天亮,也不会跟荆兄谈起在家带孩子的酸甜苦乐,更不会把荆兄拉到墙角偷偷跟他哭诉妻子的强势不讲理。

  而荆轲也并不觉得他是耳目,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啊,只是被他的王上利用了与荆轲的友谊。

  荆蒙二人本就是相识多年的朋友,第一次见面就一拍即合搭伙救韩非,后来又一起见秦王,还一起随军奔袭蓟城,在吕院打了个不大不小的仗,或许对于蒙毅来说,那次只能算场群架。

  能有这么个朋友很难得,荆轲很感激,也很珍惜,对他“秦王派来监督”这一层的身份就不太在意了,而且自己原本也该去咸阳履行诺言。

  一众马车在骑卫的跟随下徐徐接近濮阳北门,头车刚进城,窗外就传进几声少年的呼喊,他的声音跟着车队一路小跑,似乎在找人。

  “阿姐?姊丈?”

  荆轲和段灵儿在车内对视一眼,那声音虽是陌生的,像是刚变声没多久,但语气和腔调却很熟悉,只有一个人会这样喊着这两个词。

  荆轲让车夫停车,掀开窗帘,跟段灵儿一起欣喜地朝外望去:“小禾?”

  外面是个眉清目秀的大小伙子,只一眼,变瞧出那是被拉长、长大了的段禾苗,现在算来,该有十岁了。

  他的容貌变化不是太大,还是原来的轮廓,少了些圆润多了点硬朗,依旧精神奕奕,满面神采,蹦着跳着……稚气未脱。

  家里收到消息,便差段禾苗算好了时间来城门接人,却不知他们究竟在哪一辆车里,只能跟着一路跑一路喊。

  听见荆轲喊自己,就大步掉头赶紧跑回来,看见人,稍愣,张口就说:“姊丈……你留胡子了?”

  他笑了笑:“嗯。”

  他留了两撇八字胡,看着精明有气度,不过依然会躺在段灵儿怀里撒娇,说些没羞没臊、与端重形象严重不符的萌言萌语,习惯性地眉头一拱,眼巴巴望着灵儿强行扮嫩,违和得简直令人发指。

  段灵儿受不了他这样,总觉得留胡子的都是老头子,还理直气壮地觉得自己很小,批评他“老牛吃嫩草”。

  可她嘴上这么说着,每隔两三天就要精心帮他修剪胡子、剃净胡茬,还用首乌和一些草药调出了能让胡子变得油亮笔挺的膏剂。

  平时看见他胡子歪了、胡须岔了,就用母亲看儿子的眼神严肃地拨弄几下:“真是的,这么大人了,连自己的胡子都不会弄。”

  荆轲委屈巴巴:“慈母多败儿,勤妻……勤妻多……懒夫,嗯。”

  段灵儿就会学着段夫人说叨段然的口气,笑骂他一句“老东西”。

  而此时,段禾苗在车外盯着灵儿,兴奋地跳起来:“啊,阿姐一点儿都没变,爹爹和阿娘可想你了。”

  灵儿依偎在荆轲怀里朝外伸头,眼睛上下扫着打量这个弟弟,眼眶忽地一红,似哭似笑:“小禾都这么大了,我差点认不出,爹娘身体如何?”

  段禾苗犹豫了一下,点点头:“好得很呢。”

  荆轲正要招呼他上车一起回家,不远处吕仅的车子也冒出一个脑袋:“啊,小禾!”

  段禾苗还转着头四处看,不知是谁在喊自己。

  “这边!我啊,是我啊,吕仅!”

  两个好朋友视线一碰,段禾苗拔腿飞奔过去,吕仅也蹭蹭跳下车,与他在路中间热切地寒暄起来。

  想当年两个孩子分别时曾相拥而泣、哭天喊地,好一出生离死别,如今重逢却显得格外安静,笑着说道几句,约了明日再聚,眼下双方还要各自回家拜见长辈。

  段禾苗三步并作两步跑回来,他身高腿长,都快赶上荆轲了,一上车,车厢里就显得满满当当。

  旁边还有灵儿和两个孩子,两个大体型的男人便只能屈屈巴巴蜷着腿,忍耐一下,一会儿就到家了。

  而小金刚则对这个突然挤进来的大哥哥有点怯生,往母亲身后躲了躲。

  毕竟荆轲他们离家时,这孩子只有一岁多。

  “小刚吧?这么大了。”段禾苗笑着想去摸摸他,“别怕,我是你舅舅。”

  小金刚眨眨眼睛,朝父母投去一个询问的眼神。

  两人鼓励地点了点头,他才放下戒备,腼腆地喊了声:“舅舅。”

  段禾苗笑着应声,又看向阿云怀里熟睡的孩子:“这是……”

  灵儿:“这是你外甥女,荆念儿,十个月了。”

  禾苗好奇又温柔地戳了戳她的小脸蛋,心里攒着一句话,不知是现在说,还是回家再说。

  荆轲眼尖,很快就发现他心里有事,直接问道:“怎么了?”

  “我……”

  他吞吞吐吐的,盯着念儿眨眨眼睛,决定还是提前将这事儿说出来:“咱们又多了一个弟弟……”

  段灵儿:!!!

  荆轲:……

  荆刚:?

  掐指一算,这段然年近半百,段夫人也四十多了,怎么还是这么……有活力……

  段灵儿眉头稍蹙,却又笑着问出:“什么时候的事?阿娘她怎么……”

  段禾苗:“嗯……在你们走之后不久诊出的,后来……阿娘就生了一个儿子,段禾芽……现在两岁多。”

  “什么?”荆轲没听清,“段禾什么?”

  “芽,发芽的芽。”

  他表情复杂:“这是……谁取的名?父亲吗?”

  “是啊,还能有谁?”

  “真是……嗯,好名字,跟你的苗凑成一对。”

  段禾苗一本正经地点点头:“家里都觉得挺好,还请卜人给算过,说段家未来会兴盛呢。”

  荆轲承认,有了五十万士伍的酒业生意,段家以后真的要兴盛了。

  他们在燕国的时候,段禾苗一直在跟酒坊主事和姜雅学习经商,那几年往东郡运的军酒都是禾苗亲自监送,他处理这些事情已经非常上手,可以独当一面。

  而青禾轩的生意,虽说因为战事的缘故大不如前,但也不容清闲,时不时地还是有人来下些宴会单子,隔三差五就来问楚国稌米来了没?青禾团还能不能做?

  段禾苗为了满足大家对青禾团的渴望,特意请吕氏去楚国的商队从楚国的鱼米之乡大量购进稌米,高价求购,原价售卖,亏本卖回忆。

  这才填补上热爱青禾团的人们心灵的空虚,让大家觉得濮阳还是老样子,即使打仗也能吃上青禾团,那其他的就都不算什么大问题。

  荆轲对此露出满意又欣慰的微笑……

  ……

  ……

  一行人回到家,首先来主屋拜见父母。

  段夫人按捺不住期盼的心情,早在院门翘首等着,看见女儿和外孙回来,一把抱上去哭成泪人。

  她对着外孙左亲右亲,吓得小金刚躲在父亲身后不敢出来,她便又去亲新多出来的外孙女。

  一家人在院中团聚,段然缓步走来,轻咳两声,大家才朝他看去。

  他老了,头发灰白,小胖脸上的肉松弛地垂下,背也有点驼。

  荆轲和灵儿立即上前行礼:“见过父亲,我们回来了。”

  “嗯。”他眨着泛红的眼睛点了点头,看似随意地摆摆手:“回来就好,那……那就准备吃饭吧。”

  接着大家就进到主屋吃个团圆饭,荆轲和段灵儿也见到了新弟弟段禾……芽,比小金刚还小,辈分却大,小金刚得喊他一声二舅。

  二老,二大,一少年,下面还有四个幼龄孩子,坐在一起济济一堂。

  段家人丁突然间兴旺,也的确是家族复兴繁荣的征兆。

  荆轲在高兴的同时,也觉得肩上的压力变重了,这个家不再只是自己和灵儿的小家,而是整个家族……

  ……


  (https://www.xdingdiann.cc/ddk217390/151637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