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夫君心里总有白月光 > 第72章 第七十二章chapter72

第72章 第七十二章chapter72


十月初十,恩科放榜。

        陆茗瑞一夜未眠,在床上睁眼到了天亮。

        “小年儿,你说这都卯时了报喜官咋还不进侯府?”他紧张得惶惶不可终日,一颗心砰砰直跳。

        小年儿宽慰道:“爷,现在榜都还没到时间贴出来呢,报喜官还得等好一会儿呐。”

        凡会考中榜之人,会有专门的报喜官骑马到中榜举子处送来喜报,从最末位第一百名往前依次报喜。

        当然,不须一定在家苦等,也可至贡院前亲自去看榜单。所以,一般有些富贵人家会提前一夜着人去贡院蹲守,以便提前得知消息。

        忠勇侯府的情况特殊,没有太多人手,陆茗瑞身边就小年儿一个长随,报喜官要来,还需要他忙前忙后,也就没有派人去。

        中与不中,早在昨晚贡院封卷填榜之后有了决断,陆茗瑞能做的只有等。

        他起身,换了一身素色暗纹长袍,又坐回了床边,他屏气凝神,看着房间里的香根根燃尽,在心里一个劲儿地向各路神仙寻求庇佑。

        陆母知道今日放榜,也坐不住,草草用了早膳,带着陆茗珈就来了陆茗瑞的正院,侯府上下,严阵以待。

        不知过了多久,有哒哒马蹄声并许多脚步声向侯府的方向赶来,小鱼儿得了指令早在门口守着,为首人一问这可是陆侯爷所在府邸,当即打开大门,引着一路直达正院。

        报喜官骑马飞驰直接冲进院子里,拿着红榜,口中大喊道:“恩科会试捷报,贺贵府老爷陆茗瑞高中会试第二十名。”

        “二十名!”陆茗瑞一拍大腿霍地站起来,不顾形象地跑了出去,不敢置信地问道报喜官:“可真是二十名?”

        “确定是第二十名无疑!”

        得到肯定答案后,陆茗瑞嗷地一声,高兴地差点抱着报喜官痛哭流涕起来。这远远地超出了他第一百名的预期,他以为自己荒废学业许久,就算少时中过亚元,只苦学了三月有余,肯定也是够不上贡士的门槛的。

        谁能想到,他竟然中了第二十名啊!

        陆母听到消息后也是大喜过望,喜盈盈地馋着陆茗珈走出来,对着报喜官说道:“官爷一路辛苦了,寒舍备了些酒水,您要是不嫌弃,品尝一二再走也是好的。”

        “不敢当,不敢当,老夫人您折煞小的了。”报喜官也不傻,连连弯腰拱手以示敬意,他知道侯府再不济,陆母也是正经的诰命夫人,如此客气地与他说话,实在是给他许多脸面了。

        陆母不在乎这些虚礼,陆茗瑞高中他高兴得很,出手也是大方,直接使眼色给身边的嬷嬷,让其给报喜官塞了整整一包银瓜子。

        忠勇侯府看上去破败,但是产业遍布西北,家产充裕。这种喜事,见者有份。

        报喜官一番推脱后还是收下了,他来这一趟,不就是盼着能有个慷慨的举人老爷能给些赏钱。

        他喜不自胜地装进了自己的大袖里,暗暗掂了掂重量,眼睛直接笑得眯成一条缝,吉祥如意话变着花样地不停往外冒,把侯府一群人夸得飘飘然,看陆茗瑞的眼神都变了,全都恨不得给陆茗瑞当场立个碑给供起来。

        乖乖,陆家以开国军功封世袭侯爵,何曾真正出过正途出身的文官,陆茗瑞将是第一个!

        报喜官得了赏钱,再说了一会话会就告辞了,陆母让小年儿一路送到了大门口。

        一上午的功夫,整个京城都得了消息。有屡试不中的举子在客舍前嚎啕大哭的,也有一次即中欣喜若狂满街狂奔喊叫的,悲欢各不相同,若是有考生觉得判卷不公,可与放榜日下午日落之前至贡院鸣鼓申冤,但翻卷的可能性不大,只是摆个形式。

        更多的人,家中并无子嗣参与恩科,只是有适龄的女儿,也都摩拳擦掌,仔细比对着红榜上的人物,只待探明底细,殿试过后,一演榜下捉婿的美事。

        本届会试的恩科会元毫无疑问由顾方池摘取,不过他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领了红榜后默然地把自己关进了书房。

        六元及第,顾方池只差一元。顾阁老为了他能一举夺魁,自请避嫌在家称病十日,成与不成,俱在明日的殿试。

        次日卯时,一百名贡士在礼部侍郎的带领下,由承天门入端门,接受金吾卫的审查后,穿过午门后,按位次的单双数分为两列,从两侧掖门入奉天门。

        待辰时,朝阳升起,数丈高的朱红大门缓缓开启,鼓响乐起——

        百位考生立于皇极殿前的丹陛前,参拜丹陛之上的读卷官和受卷官以及数十名执事。

        辰时一刻,皇上驾到,落座于殿内七层台阶之上的髹金漆云龙纹楠木宝座。所有人进入大殿,行五拜三叩大礼。

        殿试只有皇帝问策一题,谢珣早于昨夜拟定好,由本次恩科的读卷官殿阁大学士林道远宣读。

        此次恩科的策题为“天下大事,内治之政修,外攘之功举,若取其一,合当几何?”简单而言,这题的意思就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攘外和安内哪个更为重要?

        结合当前边境不稳的局势来看,谢珣问的这个问题既现实又凶险。

        原本谢珣下令一月之内必得解决的辽东郡一战已经过了期限,眼看着就要进入日日飘雪的寒冬,边关的补给还迟迟未跟上。

        打持久战,虽不至于输,但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于内政不利。弃战求和,保得了一时,保不了一世,于国威不利,却可缓和财政。

        攘外还是安内对于现在的谢珣来说是个重要的选择题,选得好了,名垂千古,选得不好,江山都有可能葬送。

        他举棋不定,朝臣也问不出内心真实所想,不如问问未经官场试炼的贡士,便有了今日殿试这道问策。

        策题宣读完毕,众考生依次落座,待执事官分发完策题和答卷纸后开始答题。

        谢珣端坐上首,不发一语,他一颗一颗地拨着手里的佛珠,目光来回逡巡,观察着下首每一个人的反应。

        全场寂静——

        殿试从辰时三刻起,中间不设立任何休息时间,写完即走,不准逗留。且与会试第一场帖经一般不允许错字错称谓,否则一律黜落,只能等三年之后再殿试。

        陆茗瑞听完考题后心里就有了主意,只稍微打了些腹稿,提笔便是千余字,一气呵成。

        皇上在殿试现场呆至少两个时辰就会离开,陆茗瑞为了能让他的这篇被谢珣看到,用最快的速度写完,刚好在谢珣起身要走的前一个时辰交了卷。

        将卷子交给身边不断徘徊巡考的执事后,陆茗瑞即刻被司礼监请出大殿,由专人领着出宫,期间不能和其他人有任何交流。

        他一走,殿里许多人也按捺不住自己焦虑的心情,以为慢人一步,全都加快了速度,不到一个时辰,便有十几位考生跟着交了卷。

        这些先交的卷子被执事收起后,由弥封官糊名打乱,按理说要先交由十七位读卷官入东阁审阅,然后再由内阁选出十份供皇上评阅,评卷官和读卷官会在考卷上画圈和叉来表示好与坏,圈越多,就越代表此文质量极佳,可以得皇上亲阅。

        到了皇上审阅的时候,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画圈的多少来定最后前十位尤其是前三甲的名次高低。

        谢珣在宝座上枯坐,看着下面的人有着差不多的装束和打扮,看得久了,觉得全都像是一个人,毫无生趣可言,已经生出了厌烦,偏时辰未到,祖宗规矩,不得先走,百无聊赖之际,看着考场上空出来的位置,就让小顺子去弥封官那里拿了刚糊好名的试卷,亲去东阁御批。

        他看了一篇又一篇,始终找不到合他心意的佳作。想他泱泱大国,怎么连说个实话的忠臣都无?俱是些歌功颂德,不痛不痒,中看中不用的玩意儿。

        他越看越生气,险些就要直接下旨殿试罢考,没写完的也不用写了,他现在闭着眼睛都知道他们在写什么。

        他的问策之题是二选一不假,可难道没有一个人听得出来这是一个诈吗?一个国家,怎么可能攘外安内只要一个?

        退一步讲,就算选了一个,他真正需要的也是具体可实行的建议,而非单纯地选了攘外必先安内后一味地说些空话。

        人人都写,修内治之政必先于爵赏刑罚,完善律法。具体是完善哪方面的律法,无人提出,统统照搬前朝典故,来力证修缮律法之妙。

        谢珣重重地在每一个歌功颂德的考卷上划上了叉,并对跪在地上的读卷官和殿阁大学士厉声说道:“凡是此等考卷,无须奏禀,一律画叉。”

        说完,他又开始看下一幅考卷,开篇一句,“其内治外攘,两者之如鱼水。”像是给他送了一杯凉茶,让他的怒火瞬间平息,终于让他找到个明事理的臣子,他朗声大笑,抬手就是一个大大的圈:“不错,谏言有方,是为良才。”

        “给朕就按这个改!”


  (https://www.xdingdiann.cc/ddk20139482/3242775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