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曹魏臣子 > 第三三五章、冬去春来各悲欢

第三三五章、冬去春来各悲欢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

  犯了一次错,就得用一生去品尝苦果。

  连个补救的机会,老天爷都永远吝啬着,不给你。

  对于曹老大而言,对赤壁之战、对夺取江东的执念,就是他犯下的错。如果他当年,听从荀攸、贾诩的建议,率兵去攻打幽州;那么,就不会今日的恚愤不已。

  明明已经将马腾打到了陇右,让凉州各地的羌胡惧怕天威,纷纷送来了归顺的意图;明明可以趁着蜀中马家军来援之前,打个时间差,一举攻占陇右。

  都占据了天时、地利与人和了,却不得不退兵回援河东郡。

  他很不甘心,却无可奈何。

  并州关羽部攻势太过于锐利,夹带着夺取三郡之威,足以让冀州人心惶惶。况且,关羽当年在他麾下呆过,官渡之战大展神威,让曹营众将都对其骁锐心生忌惮。

  若他没有率领大军回去河东,给并州的刘备军施加压力,关羽部就会从太行八陉杀入冀州,和涿郡的张飞部双管齐下。

  曹仁的兵力,防备一路绰绰有余,防备两路,就太难了。

  而曹休的兵力,只能和梁习及于禁合兵一处,抵御匈奴及刘备的大军,根本无法分身。

  若是当年在许昌,听从郭奉孝和程仲德的建议,将大耳贼给杀了!

  何至于今日之事邪!

  哎......

  曹老大如今,心里反反复复的,都是悔不当初。

  而且,须发皆花白的他,在夜半无人独处时,还会在脸上洋溢着忧虑。

  因为荀攸和贾诩的一句话。

  “魏公,我军回援河东,关中有夏侯秒才及张儁乂在,可保寸土不失,无须担忧马孟起及汉中张公祺的反扑。我等之担忧,乃是今日之事,恐为后日之常态耳!”

  是的,他们给曹老大扔下了,一个细思极恐的未来危机。

  天下自讨伐董卓后,涿鹿至今,剩余的割据势力,是曹老大一家独大,权威布满了大汉朝半壁江山。

  所以呢,他一直励精图治,挥鞭四海,想在有生之年剿灭四方不服,让天下政令出一家。

  然后呢,刘备、孙权、马腾等势力,在生存压力下,在各自的雄心壮志下,无须相互派遣使者,便不约而同的抱团取暖。

  曹老大进攻关中,孙权便出兵扬州,刘备就出兵并州。

  其意图,不光是趁虚而入夺取疆土,更是唇亡齿寒。他们都怕马腾被灭了以后,下一个就是自己。

  而且,这将会演变成为常态!

  无论曹军的兵锋征伐哪一家,其他两家都会出兵牵制及策应。

  曹老大控制的疆域太广泛了,战线也太长了,必须要驻扎许多兵力来防御。这就会导致了一个后果。

  穷兵黩武!

  自古“国虽大,好战必亡”。

  大汉朝为何走到了如今风雨飘摇的地步?

  其导火线,不就是在凉州打了一百多年的战争吗!

  一百多年的战争,消耗的钱财上千亿。不光打空了大汉朝积累的家底;还打得天下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打得天下民生凋敝,怨言大起。逢着旱涝之灾,不堪其苦的百姓便揭竿而起,求平凡而又渺小的希望:有口吃的,活下去。

  这还是积威四百年的汉室!

  他曹老大窃取汉室权柄,方才建立魏国,恩威未立,就要陷入战争的泥潭中!谈何取得天下民心呢?

  若是连年起狼烟,连年征调民力,会不会,就被依然心存汉室的人,振臂一挥,就景从无数,演变成为声讨曹魏的残暴及不臣呢?

  哎......

  曹老大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他心里隐隐有了答案。但是,却又不想有这个答案。

  只能在无人时,将忧虑写在脸上,独自品尝。

  只能将早就花白的须发,辉映着银装素裹的苍茫大地,倍感暮气沉沉;和将早就皱纹密布的脸庞,在不知疲倦呜咽的朔风里,倍感惆怅萧条。

  今岁,他已经五十有八了,将近花甲之年。

  而且,最像自己的长子曹昂,和聪颖更胜于自己的曹冲,都被老天爷狠心的带走了。

  如今,无论是曹丕,还是曹植,都有不足之处,都不是他心中最理想的嗣业者!

  开春了,风依然急,天依然寒。

  一如寒冬,冷彻入骨。

  在行军往河东的路上,曹老大坐在车驾里,闭目思绪。他觉得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脚步来得有点急促。

  而在荆州南阳,州牧府内的狡狐陈恒,却觉得建安十九年的春天,来得有点晚。

  一如阳光明媚,繁花盛开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不光是因为手上,每年都冒出的几个冻疮,让他每天都酸爽得欲生欲死。还有,荆州的官学,终于办了起来。

  和意料中的,如今狡狐的名声,在荆州臭了大街。

  庞德公和黄承彦,在他用手中权力的威胁下,终究还是出任官学的祭酒。连荆州豪族的习家家主,习帧都主动出仕于官学内。

  但是他们出仕,也导致了荆楚士人的愤慨。

  士人们,都觉得狡狐陈恒如此行事,实乃士林中的败类耳!

  嗯,他们骂得挺开心的,送自家的子侄后辈进入官学,接受博才多学名士的教导,也挺开心的。

  两不耽误。

  伴着狡狐自污名声的得逞,还有小姐姐蔡文姬的名声,被广为传颂,美誉满荆楚。

  将家眷都接来南阳的狡狐,为了不让自己的名声,连累了小姐姐的清誉,便建议小姐姐在南阳做了个善举。

  将她这些年默出其父蔡邕的藏书,都公开罗列于门庭外,供士人随意抄录。

  蔡邕是四海知名的大儒,早些年又在东观(东汉贮藏档案、典籍和从事校书、著述的处所)

  任职,其藏书大多都是世上的孤本,珍稀异常。

  是故,一时间荆州士人,上至皓首下至未及弱冠,都如蝗虫般往南阳涌来抄录书籍。顺带的,也感恩戴德的,歌颂小姐姐的功德。

  毕竟,这个时代讲究的是“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书籍,可不是用钱财等物,能换得到的。更何况是大儒亲自批注过的,世之孤本!

  很意外的,小姐姐的恩惠,竟然也让狡狐陈恒得利了。

  因为小姐姐将藏书罗列门外的事,交给了陈遂来办。特别交代了陈遂,每天将书籍放出去和收回来,都要亲手来做。

  她此举,是想将世人通过抄录藏书的感恩,转接到陈遂身上。从而,接受陈遂成为士林的一员,忘了陈遂作为私生子的尴尬。

  哎,可怜天下父母心。

  陈遂打小就是被小姐姐亲自教导的,没有继承其父陈恒的狡诈,年纪虽小却已有了谦谦君子之风。对其母交代的事情,很尽心尽力。

  所以呢,他才忙碌了一个多月,就多了一位友朋。

  嗯,这位友朋,姓邓,年十七,说话有些口吃。


  (https://www.xdingdiann.cc/ddk189688/999381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