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曹魏臣子 > 第三九三章、汉中战云卷天来7

第三九三章、汉中战云卷天来7


  大汉朝传承四百多年,在各种天灾人祸的激化,早就风雨飘摇。有见识的世家与士人,都知道刘氏汉室已经走到了最后一步。

  有些人,会顺应时势,给自己和家族找到苟活的路。但也有一些人,反其道行之,恪守骨子里的忠义之道,努力去填补汉室这艘不堪负荷的破船。

  哪怕代价是自己的命,也在所不惜。

  比如荀彧。

  哪怕代价是整个家族的未来,也在所不惜。

  比如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金祎。

  他们目睹汉祚将移为曹魏,喟然发愤。在曹老大领兵去汉中大半年后,正值汉室苗裔刘备有开疆辟土之功后,便约定发动叛乱。率领家中子弟僮客共计千余人,趁夜攻打在许昌的丞相长史王必。

  企图焚烧了丞相府,引起许昌的骚乱,趁机带着天子刘协去投奔刘备,为大汉朝续命。

  当然了,他们没有成功。

  在起事的当夜,就被留守许昌的夏侯惇平定了。最大的成果,是一箭射中了王必的肩膀,让他在十余日后疮口迸裂而死。

  失败后,他们都被以谋逆之罪,夷三族。

  唉,单凭一腔热血,是不足以抵御刀剑的。

  有的人会讽刺他们愚忠,不识时务,螳臂当车,连累了整个家族覆灭。

  有的人会敬佩他们的骨气,食君俸禄忠君之事,有所为,不惜身家性命。不枉为男儿身,乃大丈夫也!

  其实也没什么,对错之分。

  他们起兵,是因为忠于刘氏;夏侯惇平乱,是因为忠于曹氏。

  无非是信念不同,实力不同,而导致结局也不同罢了。

  而在冀州的河间,田银和苏伯就聪明得多了。

  他们起兵反曹,没有冀望能凭借一己之力,就能灭了曹魏的权力。而是收拢部众,占了城池坚守,树立起了刘氏的大旗。

  毕竟冀州的河间郡,挨着幽州的涿郡呢!

  他们两个在中间开了朵花儿,牵制住了曹仁的驻防兵力,就在涿郡的刘备,不可能坐失良机而不率军来攻打冀州吧?

  刘备的答案是:会。

  或者说是:不得不坐失良机。

  他在涿郡的兵力,张飞带了不少去攻打代郡的乌桓,是真的没办法出击。他也只能感慨着时机不对,而给田银和苏伯遥遥祭奠了一番。

  是的,没有刘备的助力,田银和苏伯是抵御不了曹仁进攻的。

  所以他们也被屠了。

  这两件反叛,虽然都没有成功,却给魏王曹操和所有曹魏的臣子们,都提了个醒:忠于大汉刘氏皇室的人,天下何其多也!

  汉室养士四百年,岂能皆向着曹魏邪!

  这种来自信念的打击,对曹老大来说,更加巨大。

  战争输了,一两年以后,再去赢回来就是。人心向背了,得要多少年才能扭转过来呢?他还有多少年,可以去扭转呢?

  是啊,得到消息的他,现在突然觉得,此番出兵攻打汉中,有些鸡肋。

  他应该发大兵,不惜一切代价,去灭了刘备的!

  灭了这个高举着汉室旗帜,灭了这个让天下人心,觉得汉室刘氏依然有希望的大耳贼!

  只要天下没有了汉室刘氏的旗帜,马超、张鲁和孙权等人就算称王称孤,又能如何呢?

  不能安稳内部,就算攻夺再大的疆域,又有什么用呢?

  但是呢,事已至此,汉中的战事也不得不鸡肋下去。

  开弓无回头箭。既然都耗费无数粮秣辎重和将士的命了,此刻无功而返,会让曹魏的威望更加低落。

  许昌与河间的叛乱,危在人心,而并非是战事。只要他将汉中夺下来,夹带着大胜之威回到邺城,就能压制住一切反对的声音!

  那些心存汉室的人士,也得噤若寒蝉!

  在某些时候,刀子比仁义更管用。而且人心这种东西,是需要时间去抹平的。曹魏的威望慢慢成长成为参天大树了,自然有的是人来乘凉!

  对吧?

  不得不说,曹老大心中的思虑很对,深谙人性的逆来顺受。

  不过呢,让他无法将汉中之战打下去的事情,来了。

  荆州南阳郡,宛城的守将候音和卫开,也反了。他们并不是高举汉室旗帜而反曹,而是因为不堪徭役之苦,和屯田民们一起叛乱。

  曹老大此番攻打汉中的军粮,绝大部分都是从荆州、豫州和兖州运来的。都是经过南阳,走武关道进入关中。

  战争打了大半年了,南阳郡的屯田民、百姓也被征发运粮了大半年。

  这种徭役,是没有酬劳的。

  大半年的时间,黔首百姓们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农桑,家中还被官吏们往死里催着赋税,日子是真的难再续。

  所以呢,怨气积累到了临界点,一下子就爆发。

  虽然坐镇荆州的夏侯尚,在给曹老大的军报中说,他已经率兵控制了叛乱,已经围住了宛城,一个月内必然能攻破,诛之!

  但是呢,军粮的运送,已经被耽搁了。

  行军打仗,计毒无过断粮。

  曹老大征战了一生,当然知道军中无粮会导致什么后果。远的不说,当年官渡之战,能击败袁绍的主要原因,就是烧了乌巢的粮食!

  唉....

  退兵吧。趁着军中的粮食,还能撑过大军的归途。

  魏王对望着定军山,心里在默默念叨着,脸上却意难平。

  是啊,他心意难平。

  马超大军转向来武都,已经被曹彰等人得堵住了。据说之前狡狐麾下的那位老将黄忠,又立下了斩将之功。

  据说是倚仗兵卒们善于山地战,绕过崎岖的木门道,突袭了马超麾下部将姜冏的军营,临阵斩杀。

  而夏侯霸与郭淮也是良将,哪怕是夏侯渊不在,也能死死遏住了马岱从白水关的攻势。

  就连夏侯渊军中的瘟疫都控制住了。虽然死了许多兵卒,士气大丧无法再战,只能回去关中休整。

  但是万幸,夏侯渊挺过来了!

  他还活着!

  嗯,就是有一点不好,他似乎因为染疫,引发了身体的其他问题。比如风湿症更加严重了,走路竟然要拄杖才能成行。

  唉,毕竟他也即将满六旬了。

  不管怎么说,这个年纪,活着,那就是好的。

  曹洪这边,战事也很顺利。他凭借着己方的兵甲之锐和人数优势,围攻了两个月的定军山,已经摇摇欲坠了。

  再来一两个月,必然能攻破之。

  汉中之地,必然能得之!将陇右与蜀中隔开,给马家军敲响的丧钟,未来可期!

  可惜了,军粮无法再坚持一个月....

  在各部战事都顺利的情况被迫退兵,这种结局,怎么能让曹老大满意呢!

  若是督荆州之人,是子初而非伯仁,宛城叛乱还会发生吗?

  亦或者,即使叛乱了,那只狡狐也应该有办法,不耽误军粮运送吧?

  唉....

  魏王曹操心中默默念叨着。

  终究,还转身前往阳平关,不再看定军山一眼。


  (https://www.xdingdiann.cc/ddk189688/1002835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