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带着经典必背在异界 > 第一百二十四章 坐而论道 上

第一百二十四章 坐而论道 上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过是通告之后的三个日升日落,与灿灿晨光中,百名新晋学子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文韬阁中的论道殿内。

  论道殿是文韬阁两大正殿之一,和陶朱台的金光闪闪充满土豪气息不同,这里静谧且古朴,充满了书香气。

  殿外有三座石雕,每座雕像都代表着文韬阁的一个研究方向。

  那位于中间的是四国舆图石雕,其代表着上至统筹全局下至基层事物的治国韬略之学,这也是当今首辅司马安平在书院时攻读的方向

  位于左侧的是刀剑与兵书石雕,这代表的是那运筹与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阵之学,学成后多为军师或谋士

  位于右侧的是九卷八十一章道经竹简石雕,这代表的是神书探究之学,也是大多文韬阁先生们研究的方向。

  “嗡”

  “所有学子,列队入殿。”

  钟声响起,话语声落下,在书院督导的指引下,百名新晋学子井然有序的步入了论道殿。

  大殿正前方的讲台上有一溜书案,案后已有六位黑袍教习和十二讲郎就坐。大殿中是一百张标准的学子书案和蒲团,其上笔墨纸砚齐备,并不需要与试学子们在做准备。

  依着各自考牌号码就坐,许年来到了位于左侧边角处。

  虽然是在边角上,但因为论道殿的设计很是巧妙,所以也并不显得背光,略作收拾后许年便正身而坐静待开考了,对于接下来的神书破题,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咳。”

  讲台上居中而坐的黑袍教习来自文韬阁,其并非是学子们所熟悉的卢有春,而是文韬阁另一位头发花白略显苍老范教习,在这一声咳嗽中,范教习开始了考前讲话,“麦有秋收,是为百姓之大考交锋战阵,是为军卒之大考吾辈求学亦当有考,考较之为用,明进度,知进退,定高下三者也。今岁尔雍熙三年学子进学已有月余,为明进退知所学,故有此考较。月考季考岁考皆为鞭策尔等,故不可不慎而答之”

  这位范教习平时只在书斋中研究典籍做学问,并不常在人前出现,是个学究型的人物,从其适才那古井不波的面色和他古板的一番话中可见他是个学究型的先生。

  学究型的先生往往书生气很浓且较真古板,这种特质只认成绩不论人情能保证公平,用在监督考试上还是很好的,想来这也是书院安排其作月考主考官的原因之一。

  “考较开始,发放试题。”

  长长的讲话终于停止,随着范教习的命令落下,三名督导将一个个密封的纸袋放到学子们的案头。

  纸袋呈淡黄色,有中封纸条,上书“雍熙三年八月试”七个小楷。

  接过信封,许年小心将其裁开取出了内中试题,和三日前的通告上公布的内容一致,里面都是节选自神书典籍中的片段。

  不做制艺全文观细节,只做破题看思路,这种方式简单快捷,也相对简单,是以一隅定全貌的方式,对学子们的灵性要求很高,对许年而言,这是正是他的强项。

  打开试题,上有三道题目,其一为“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这第一道题出的有些意思,翻译过来就是说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

  此句和财货及与民生息之事有关,既有陶朱台的教授范畴也有文韬阁的研究内容。

  首题并不难,许年也没有打草稿,当下提笔便在程文纸上写道:

  治其事而善理财,得其道而自裕焉。

  这一破题中规中矩,虽无惊世之语但也算的上是极其恰当,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归纳的很是准确。

  再看第二道题目: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自从来到这双月照耀之所,许年就听到过这句话,当今世人将所有神书全归于圣贤所言,但并不知道究竟是哪一位,这句话也是如此。

  这句话在当下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关于修行境界的划分就出于其中,想来这次的破题也当从此处入手。

  志学到而立,而立到不惑,再由不惑到知命每个层级都是境界的突破,故而这破题之句当是

  略作思考后,许年心下已有了答案,举笔再次蘸墨而书,片刻之后一行小字跃然纸上圣人所以至于道者,亦惟渐以至之也。

  其意为修行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即便是修行到那至高的境界至圣先师也是循序渐进经过一步一步的努力积累而成的。用这一句破此题,意境和道理皆备,这就显得颇为高妙了。

  前两道题都是普普通通,浅显易懂,难度不大,对大多数学子而言,其回答只是好或者很好的区别,区分度并不高。因此这最关键一题便是最后的这个了。

  依旧是审题,其实这最后一题也没什么好审的,只有“赵时春”三字,看上去很是简单,到好似个人名。只不过越是简单的题干,破题起来越是麻烦,因为其无定例可循,也无太多词句可依。

  看来先生们为了出一道有区分度的题可是煞费苦心啊,只是苦了我等小小学子。这是许年看到此题的第一反应。

  活动微酸的脖颈,许年抬头看了下左右,同时也是理清下思路,但见同年们也都是在皱着眉头冥思苦想,恨不得把薄薄的试题纸给看透,恨不得要想个空前绝后的绝妙词句把赵时春这三个字给破出花来。

  赵时春、赵时春

  有什么特殊含义么?莫非真的是个人名么?

  按照什么思路去破题呢?

  人名?

  春景?

  赵、赵,赵德昭,赵德秀?眼前浮现出自己两个出身王府的同年,他的思路莫名的就有些跑偏了。

  对!大宋官家姓赵,春天又是四季之首

  有了!

  灵光乍现之下,许年提笔疾书:

  姓冠百家之首,名居四时之先!


  (https://www.xdingdiann.cc/ddk151588/788926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