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纨绔皇子:盛宠嚣张嫡女 > 第二百二十章

第二百二十章


  但是她现在证实了春瑛的忠诚,又转念一想,那姓胡德后生并不是奴仆一流,而是正正经经的良家子弟,等他娶了春瑛回去,若是自己仍扣着他的岳父岳母在家中为奴,只怕恩情都变了仇怨,倒不如早早放了人,让他家以正经百姓的身份嫁出女儿,春瑛在夫家风光些,自然更加感念旧主的恩情。况且路家夫妻年纪也不小了,路大腿脚不好,早几个月就听闻春瑛在打听治腿脚的方子,徐大娘也说他来送年货都拉着拐杖,走路一拐一拐的,就算原本有些才能,又能用多久呢?再说,大兴的庄子卖了,又没处安置他们夫妻,要是让他们搬回来,就得再分方子给他们住…

  她拿定了主意,放人,而且还有多多示恩,但不能完全断了这条路,或许放出府后返聘是个好办法。

  春瑛看着卓氏脸上的神色变化,知道事情多半成了,正心头狂喜间,却忽然听到里间传来二老爷的声音:“夫人,你进来一下。”顿时一盆冷水泼了下来。

  卓氏听见丈夫叫唤,也顾不上跟春瑛说话,随口丢下一句:“你且等等。”便往里间去了。

  春瑛眼巴巴地看着她消失在碧纱橱后,有些泄气,又担心二老爷叫二太太进去,会对自己的计划有妨碍,很想知道他们都在说些什么,但又想起这位二老爷的行事,听说很是精明,而二老太太、二太太都是不喜欢下人私自窥探主人家事的,万一叫他们看到自己探头探脑的,生了自己的气,岂不是糟糕?于是她只好按捺住心头的急躁,低头做恭顺状,静待二太太出来继续。

  卓氏到了里间,微笑着冲丈夫施了一礼,笑问:“老爷叫我有什么事?”

  二老爷看了看外间,见春瑛安安份份地站在那里,并没有胡乱张望,倒定了定心神,示意妻子靠近些,才问:“外面那丫头,我记得是母亲跟前伺候的,我听她说什么接父母出去奉养的话,是怎么回事?”

  卓氏忙将陆仁义对徐总管说的话简述了一遍,道:“春瑛这个姐夫,是住在外城的小康人家,家里有些产业,日子过得不错。因春瑛父母当差的那个庄子,我前些日子才卖了,还得再想法子安置他们,偏她那老子的腿脚不好,做什么都不方便。既然他家女婿来求,我便想着,君子有成人之美,他也是一片孝心,府里人手多了,老爷前儿才跟我说,要多裁剪些,别太张扬才好,他要接了人去,反倒帮了我的忙了,哪怕是看在春瑛侍候母亲用心的份上,赏了她父母这个恩典,也无不可的。老爷可是觉得不好?”

  二老爷皱了皱眉:“这些事本是你管着,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只是这姑娘虽嘴里说父母还能办事,离了主人出府不好,可听她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她父母都没什么用处了,让你早日放人。做丫头的有这个心思,原也没什么,这样的上进心,倒比那些挖空了心思要攀附主人的丫头强些,只是她在母亲身边侍候,若存了私心,便不妥当了。”

  卓氏吃了一惊,细细一想,又觉得丈夫是想得太多了,忙笑道:“这倒不至于。老爷才回家几日,有些事我还没来得及说,这个春瑛着实是立了好几个功劳的。”便将春瑛几次进言以及前几个月那两次接圣旨的事都说了出来。

  她这一说不要紧,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两刻钟,春瑛在外头都快等疯了。她并不是闲着没事过来玩的,不过是因为刚吃过了晚饭,还没到睡觉的时间,天冷又不敢洗澡,二老太太歪在榻上养神,听孙子念几句书消遣消遣,屋里有两个大丫头和几个小丫头侍候着,一时间用不着她,加上二太太传召,她才能过来。可谁知二老太太几时就要找她?再说,按照平时的习惯,再过半个时辰,二老太太就要就寝了。若那时候她还没回去,就算二老太太不说什么,松颐院里的嬷嬷们也会来找她说规矩了。

  春瑛忍不住悄悄瞥了里间一眼,隔着碧纱橱,只隐约看到二老爷与二太太站在博古架边上,正挨近了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忽然前者一抬头便要望过来,她迅速低下头,保持眼观鼻、鼻观心的乖顺状,心里七上八下的,暗道:二太太,你们夫妻要说悄悄话,不如等熄了灯再慢慢说?先把我的事办好了成不?!

  碧纱橱内,二老爷听完妻子的话,心情有些复杂:“夫人……你……”卓氏忙面带愧色地道:“我知道老爷向来不喜欢跟那些内侍打交道,只是……当时皇上忽然下了将老爷停职的圣旨,母亲与我事前一点消息都没听到,难免有些六神无主……恰好那位丘内监对敦哥儿提点了几句,我就当成是救命符般……事后想想,我也知道是有不妥的。”

  二老爷摇头叹道:“我并不是为这件事在意。照你所说,那位丘内监是因为偶然认出了春瑛手上戴的镯子,才起意提点咱们家的,事后除了收你送的谢礼,也没来索要钱财,可见还有些分寸。你是因为担心我的前程,才曲意结交内侍,既然他们知礼,我自然不会责怪你,只是……若只是避祸,倒没什么要紧,你切不可为了我的权位官途,便去求他们办事。”

  卓氏忙道:“老爷多虑了,这个道理我岂会不懂?老爷正统科举出身,一直恪职尽守,忠于任事,谁人不钦佩几分?若是我一时糊涂,走捷径为老爷求官,岂不是坏了老爷的清名?!我便是死了,也不敢做出这样的事!”

  二老爷忙拉过她的手:“我不过是随口一说,并不是在责备你,你何必说这样的重话?难道我还会信不过你?”

  卓氏这才放缓了神色:“我知道老爷信我,因此我才要再三表明自己的心意。”接着站直了身体,拭泪道:“老爷在外头整一年了,边疆动了刀兵,母亲与我在京里,也是提心吊胆的,生怕老爷有个万一。好不容易盼到你平安的消息。却又出了这诬告的事。在那种时候,丘内监什么好处都没要,便主动将信息透露给我们家知道,也是担了风险的。他原是一片好意,母亲与我又心急如焚,怎能拒于门外?再说,他向来并无劣迹,连那位胡内监,如今在洋务司坐镇,也没传出什么不好的名声来,我才敢给他们送谢礼去,况且通共也就是徐总管往人家府上去了两三回罢了。若说我想借他们的势,在圣上面前给老爷说好话,却是万万没有的!”嘴里虽是这么说的,但她心里多少有些期盼,在丈夫不得皇帝信任的时候,皇帝跟前的近侍能够提一提丈夫的好处。

  二老爷怎会不明白妻子的用心?到觉得有几分惭愧:“我又不是那些死抱着清高念头的迂腐之人,夫人实在不必多心。若我们家在内宫有一二助力,自然可以避开些灾祸,只要不凭这个求官求权便是了。我只是白嘱咐一句,倒叫夫人伤心了。”安慰了好些话,方才缓缓道。“其实内侍一流,也不是不能打交道的人物。我们在北边时,何尝没有过内侍监军?不过那人待人接物还算和气,除了在粮草和军资上看得严些,并不干涉正经军务,因此我们与他彼此相安无事。当今圣上虽爱用内侍,但也管束得紧,若有人犯了事,不管情分再深,一概是不再叙用,因此那些内侍都不敢胡来,我们自然也不会因此责问圣上,或将那些内侍视作灾孽祸根了。”

  卓氏擦了擦眼泪,方才笑道:“正是呢,我打量着春瑛并不认得那丘内监,也不知道胡内监的事,可胡内监因感胡家后生救命之恩,丘内监念着胡内监为师的情分,便冒着风险提点咱们家,叫母亲安了心,我心里其实是很感激他们的。”

  “那个春瑛当真不知道丘内监与胡内监的事么?她未婚夫既与内侍相熟,她就一点没听说过?”

  “当真不知道。”卓氏笑道,“我也曾试探过她,知道她是真不知情。况且丘内监是从她手上的镯子认出她来,此前两人完全没见过。再则,那镯子虽是银的,却也是内造之物,又是皇后娘娘所赐,她一个丫头,就敢这样天天戴在手上,做活出门从不摘下来。老爷试想,若是寻常丫头,哪怕是外头体面人家的女儿,知道那东西是什么来历,也不敢这样糟蹋呀?若是不想声张,她大可不必天天戴着,若是有心戴出来炫耀,则身边人必然常听他念叨,可松颐院里的人没一个知道镯子的来历,连母亲都没留意,可见春瑛是不知情的了。”

  二老爷点点头:“倒也罢了。既然你说她立下了这许多功劳,也不声张,可见性情还算沉稳。虽然她要把一家老少都求出府去,有些叫人心冷,但看在她立过的功劳份上,也就无妨了。”

  卓氏笑道:“其实她即便真有小心思,我也能体会。那胡家的后生本是富家出身,与宫中内侍相熟,又随温郡王出使海外,将来回京,想来也是个锦绣前程了。若他是个念旧守信的,仍旧依约来娶春瑛,叫人知道路家只是给咱们府里做庄头的,未免名声有些不好听。既然她姐夫家境不错,她父母想必也希望给女儿一个体面,让她脱了奴婢的名头再嫁人,免得将来在夫家腰杆子直不起来。”

  二老爷闻言笑了:“既是这么着,那你就赏了他们这个恩典。只是有一样,既然这丫头心思有些不纯,再留得久了,倒容易生是非。就当看在那两位内监的份上,你尽早安排她出府吧。晚放不如早放,顶多再送一副嫁妆,日后也无需常来常往。她那未婚夫婿,年纪轻轻倒是手眼通天,只是攀附权贵,到底不是正道,咱们不必多掺和。”

  卓氏心里虽然不大同意他的看法,但她向来不在丈夫面前明言反驳,便柔顺的应了声是,又说了别的闲话,方才重回外间。

  春瑛早已等得焦头烂额了。方才青鸾已经悄悄来催过她两回,说是松颐院那边找她,她生怕错过这个机会,年下事忙,二太太再不能均出时间来跟她谈这个事,再拖久了又夜长梦多,因此一咬牙,坚持等了下来。老太太那里,只说这里有事拖着,回去后再请罪就是了。以她今时今日在松颐院的地位,不可能因为这点小事就受什么重罚,反正她不在,还有三个大丫头在侍候,误不了事。

  正胡思乱想着,猛一见卓氏转了出来,春瑛差点一口气没上来,她强忍住心头的激动,低头听候对方的吩咐,打算如果对方忘记了方才的话题,就立刻开口提醒。

  但卓氏开口后的话却叫她欣喜若狂:“你姐姐姐夫既是一片孝心。万没有拦着人家尽孝的道理,既如此,我便应了。如今新年将至,衙门也不办公了,等年后再叫徐总管给你爹娘上档办文书。”

  春瑛忙跪下磕头:“多谢太太恩典,奴婢这就叫人捎信给父母。让他们来向天天谢恩。”

  卓氏摆摆手:“我这里有一堆事要办,哪里有那空闲?这就叫你姐姐姐夫将老人接回家去吧,等开春天气暖和了,得了空便回来陪老太太说话话,顺便也看看你。只是你在老太太跟前,需得更加用心才是——新选上来的丫头,可都教好了?”

  她忽然转了话题,春瑛愣了愣才反应过来:“是,已经教会了规矩,别的本事还要慢慢学,不过新年里摆席宴客,她们倒是不会失礼。”

  卓氏笑道:“做得好,那你就多教她们些东西罢。等到你将来出门子了,老太太院里也不至于手忙脚乱的。”

  春瑛心中一动,仔细打量了一下她的神情,瞧着不像是在说笑话,便小心应了声是,然后再陪着说了几句话,才以夜深不打搅老爷太太就寝为由,退了出来。

  走回松颐院的路上,她就一直忍不住翘嘴角。终于把父母都弄出去了,再回想二太太的话,可见将来自己脱籍也不是难事,压在心头的沉重大石,终于挪开了一半。她已经在盘算着,等父母出去后,应该做些什么营生,好积累财产了。既然已经买了不好房屋放租,收回一个宅子自住就行了,也许应该再买几十亩田地?有个地主的名头也是好的……

  她心情轻快地回到松颐院,鹂儿早等在院门处,一见她便拉她进来,然后向守门的婆子赔笑。春瑛也知道自己回来的晚了,恐怕耽误了婆子们睡觉,忙道了歉,又塞了些银子给她们打酒暖身子,方才换回她们脸上的笑。

  回到房间,她便问鹂儿老太太可曾睡下了,鹂儿道:“秋雁姐姐和百灵姐姐侍候着睡下了,老太太方才找了姐姐几回呢,听说是太太叫了姐姐去,方才罢了。”

  春瑛忙问:“可是有急事?为何总来找我?”

  “也没什么,不过是为着明天出门的事,要姐姐备好衣裳首饰罢了。侯府传了消息来,说今年祭祖要办得隆重些,请了老太太明日过府商议呢。”

  春瑛皱了皱眉,眼看除夕就在眼前了,侯府现在才说要把祭祖仪式办得隆重些?

  不过今年二房全家到齐了,三少爷又娶了妻,兴许侯府也是想让未来继承人的妻子与族中人等见礼吧?

  想到这里,春瑛就不由得忆起范小姐嫁进来时的情形,内心有了一丝好奇:这位带着怨气嫁入侯府的姑娘,不知这一个月多里,可曾在侯府引起什么风波?

  第二天一大早,春瑛便梳洗了,穿上厚厚实实的棉袄,打点二老太太起床、梳洗、吃早饭等一应事务,然后趁着她吃饭的空档,跑出二门去看着人准备冬天出门用的马车,添上了棉垫、薄被,又放了烤得暖暖和和的炉子,然后回到松颐院来,装好手炉,带上大披风,往包了棉套子的茶壶里灌热茶水等等。一切准备就绪时,二老太太那边也能出门了。

  上了马车,春瑛搬着大包小包与二老太太坐在一个车里,锦羽抱着茶壶也跟上来了。这车是专为女眷冬天出门时用的,车厢里十分宽敞,是以三人穿得那么厚实,往里头一坐,也不觉得挤。

  二老太太见一应物事都十分齐备,心情很好:“才几步路?带那么多东西做什么?没得叫人笑话。”

  春瑛已经服侍她将近一年了,平时还算用心,因此一听她说话的口气,就知道她不是真的在指责,便笑道:“虽然离得近,从咱们家二门出去,到侯府的二门下车,也要走上一段时间呢,况且路上积了雪,不好走。倘或老太太一时想着要杯茶水喝,也不会没处找去。”说罢又将自己新做的一只毛皮手筒和一对护耳罩拿了出来,给二老太太戴上。

  后者笑道:“哪里用得着这个?不是有手炉么?”

  “那手炉虽能取暖,但没抱着它时,风一吹手又冷了,冷冷暖暖的,对手反倒不好,戴上这个手筒,即便一时离了手炉,也不会觉得冷。况且老太太即便一路抱着手炉,也没法暖着一双耳朵呀?”

  二老太太闻言,便任由春瑛替自己戴上手筒和耳罩,同时认真看了她一眼,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好孩子,我知道你是个细致人儿,从前还真没人替我想到这些。”

  春瑛笑道:“姐姐们都是极用心服侍老太太的,只不过奴婢性子古怪,总有些奇奇怪怪的念头,老太太不嫌呱噪就好。”

  二老太太笑了,舒舒服服地袖着手筒,戴着耳罩,抱着手炉,暖暖和和地靠在背垫上,便有了心思闲谈:“昨儿个你出去,说是你太太找你,都说了些什么话?怎的半夜还没回来?”

  春瑛知道她定要问的,就为了以防万一,自己才使劲儿用心奉承,一听这话便忙答道:“也没什么话,太太问起老太太的饮食起居罢了,只是才问到一半,老爷便叫了太太去说话,奴婢等在外面,因没得太太发话,不敢离开,方才耽搁了时间。”

  二老太太失笑:“你也太小心了些,他们夫妻说话,你想早走,跟丫头们说一声就是。你是我的丫头,自然是要赶回来侍候我的,难不成他们一晚上没理你,你还要在那里站一晚上不成?你老爷太太断不会为了这事怪你。”接着又有些好奇,“他们夫妻两个说了些什么?居然把你丢下不管了?”

  春瑛正摆出一脸谦卑知礼的忠婢模样,闻言一顿,想到二老爷二太太商量完事,后者就跟自己说放自家父母出去了,可见是在商量自己的事,若在二老太太面前捅出来倒未必有好处,便捂嘴一笑:“老爷太太在里间说话,奴婢哪里知道?”

  二老太太还以为是儿子媳妇感情亲密,在说私房话呢,心情更好了,便也没再问下去。

  锦羽沉默地坐在车门边上,悄悄打量着春瑛的举动,心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不多时,就到了侯府。众人在二门下了车往里走,来迎接的是黑总管的娘子,还有小陈娘子梅香。春瑛心中疑惑,论理说,既是侯府下了帖子请人上门商议正事,请的又是与老太太平辈的长辈,跟平时串门子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为何不见侯府的晚辈女眷前来相迎?

  二老太太神色淡淡的,二太太便问了句:“你们太太怎么不见?”黑娘子小心地低头回话:“太太身上不好,正在家里养病呢。”二太太挑挑眉:“那你家的少奶奶们呢?”“大少奶奶今儿没过来,二少奶奶……也病了,三少奶奶在老太太跟前呢。”

  梅香见黑娘子只知道老实回话,心道不妙,忙上前笑道:“老太太一大早就 盼着二老太太与二太太过来了,都催了好几回呢,快请进去吧。”

  春瑛跟她交好,便帮着劝了句:“老太太,太太,外头风大,站冷了不好。”二老太太淡淡地“唔”了一声,方才被众人簇拥着往妯娌的院子里去。

  侯府老太太的房中很热闹。

  新进门不久的三少奶奶范熙如正陪着太婆婆说笑,哄得老人家心花怒放。春瑛一行人才进院门,便听到正房里传出来的笑声了,只是进门见了礼,才发现除了范熙如,其他晚辈都不在屋中,只有两个有头有脸的嬷嬷,加上四个大丫头,在老太太跟前陪着罢了。

  按捺下心头疑虑,春瑛侍候着二老太太脱去耳罩手筒与大披风,便扶着她落了座,再送上玛瑙新倒的热茶,给她捧在手里取暖,然后拉了一把锦羽,往二老太太身后一站,就开始不动声色地打量范熙如。

  范熙如已经换了少妇打扮,因是新媳妇,一身红地缠枝牡丹莲菊海棠纹织金绸袄,下系牙色遍地如意云纹缎地马面裙,头上挽着髻,戴了几朵金花,又点缀着两朵小小的银红纱花,倒是喜喜庆庆的模样,加上脸上绞了汗毛,脂粉又敷的恰到好处,衬得她容颜越发娇美。只是春瑛看着她说话行事,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了,那娇俏乖巧的模样未变,却比先前未嫁人时多了份稳重,脸上还透露出一丝叫人看不明白的神色。

  二老太太也发现了范熙如的些许变化,便笑着对妯娌道:“攸哥儿媳妇半个月未见,倒比先前出落得更好了,只是我瞧她比起从前未出阁时要稳重些,到底做了人家的媳妇就是不一样的。”

  范熙如娇羞一笑,挨近了侯府的老太太,虽未发一问,但那行动就是在告诉别人,她在撒娇,老太太似乎很受用,呵呵笑道:“那是自然,当女儿和当媳妇是不一样的。弟妹别瞧她如今这幅爱怜的样子,到底大家出来的女儿,比小门小户出身的强了无数倍,处事为人都叫人忍不住疼爱。先前她姑姑那样一个贤惠的儿媳妇,我没福气多留她几年,每每想起都觉得伤心,如今又得了这么一个孙媳妇,上天待我也算不薄了。”

  这话虽在夸范熙如,但似乎有贬低安氏之嫌。二老太太听了便心头一跳,转头看了儿媳妇一眼,二太太卓氏非常有眼色地问:“听说嫂子病了,不知是什么症状?要不要紧?”

  老太太闻言眉头大皱:“她能有什么病?!不过是心病罢了!我见她管家辛苦,便叫她分一些事务给熙如管。她倒好,不应话不说,居然推说病了,请安也不来,熙如去给她请安,她还要给脸子瞧。幸好熙如脾气好,并不放在心里,还在我面前替她说好话。谁知她还不满意,前些日子范家三太太过来做客,她居然当着人家的面数落熙如的不是。真真丢尽我们李家的脸!范家三太太真个好涵养,还在我面前说熙如定是做得不好,才惹得婆婆生气。我都快没脸见人家了!那样的媳妇,还不如早些让她安安静静地养病去吧!”

  老太太忽然说了这么一大通话,还表现得很激动,东府众人都十分诧异。范熙如忙劝道:“祖母熄怒,这都是孙儿媳妇的不是。若不是孙儿媳妇粗心,惹得母亲生气,也不会发生这种事了……”她拿帕子擦了擦眼角,眼圈便红了,眼看着就要掉下泪来。

  老太太忙道:“你还替她说什么好话呢?别怕,你叔祖母和婶娘都是自家人,彼此知根知底的,哪还能不知道你婆婆的为人?你刚进门时,她还对你赞不绝口的,如今说变就变,还闹起了脾气,真叫人不省心!”

  范熙如摇摇头,含泪带笑地向二老太太婆媳赔礼:“叫叔祖母与婶娘见笑了,请叔祖母与婶娘别怪母亲失礼,她实在是身上不好。”

  卓氏干笑两声:“一家人不必多礼,嫂子身体不好,我们合家皆知的,怎会怪她?”咳了一声,“对了,不是说要商量祭祖的事么?怎的不见侯爷和攸哥儿?敞哥儿两口子呢?”

  范熙如低了头:“父亲出门访友去了,相公在外书房读书。”

  二老太太眼神一闪,又是深得婆婆看重的卓氏开口:“这也太用功了些,都快过年了,朝廷官员都得了假呢。我们老爷前日面圣,圣上嘉奖了一番,也叫他先回家过年,等年后再安排后续之事,难道攸哥儿如今比朝廷的官员们还要忙碌了?依我说,他从小娇养,哪里吃得了这样的苦头?还是叫他歇几天,养养身子的好。”

  “我也是这么说的。”侯府老太太转头去拍孙媳妇的手,“连你婶娘都这么说了,你便多劝攸哥儿几句。你们还是新婚的小夫妻,正该多亲近,科考再要紧,也要等到明后年才能下场,哪里犯得着这样着急?”

  范熙如脸红红地小声应了,然后很不好意思地说:“今儿是为了商议正事,才请了叔祖母与婶娘过来的。咱们家只有祖母与我两人在这里,母亲又病了,不如把二哥二嫂也请过来吧?多个人商量也好。”

  侯府老太太叹了口气:“罢了,我没功夫看他们这对冤家拌嘴,每次骂他们,他们嘴上应了,过后仍是那般。我索性眼不见为净,免得操碎了心,还要暗地里受他们的埋怨。如今你已经嫁了进来,有你和攸哥儿两口子在,都是懂事知道上进的好孩子,我也没心思理他们了。”

  这下连春瑛都暗暗吃惊了。以老太太对二少爷的偏爱,今天居然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难道是真的灰了心?!这几个月里,侯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东府那边一点风声也没听到?

  二老太太似乎是觉得,再这样闲聊下去,永远也没法进入正题了,便清了清嗓子,道:“祭祖的事,到底嫂子有什么想法,不妨说来听听。”

  老太太忙将自己的建议说了出来,不外乎办得隆重些,升一升规格,一来是把二老爷的功劳禀告祖先,再让他与族人重新见一见,毕竟已是多年在外了;二来便是向族中女眷介绍新孙媳妇。庆国侯府这一支,虽然不是族长,但在族中向来有名望,李攸是未来的继承人,他的妻子便是庆国侯府日后的女主人了,自然也郑重地介绍给族人认识。

  要重新安排祭祖仪式以及随后的宗族大会,所需增添的一应物事,老太太都有了盘算。范熙如时不时在她耳边小声提醒着,提几条意见,她基本一条不落地用上了,正好补上了她思虑不周的地方,最后成形的计划十分完善,卓氏暗中想了一想,倒对范熙如高看了几分。

  商量完正事,侯府老太太还要留饭,二老太太说:“儿子在家呢,说好了要回去吃的。”前者想到他们一家分离多时,便放了人。

  回到马车上,春瑛伸手试着手炉的温度,又嘱咐锦羽给车里的火炉添了块炭,回头见二老太太若有所思的模样,也不去打搅,只吩咐车夫起行,却听得二老太太叹了口气,一旁锦羽问道:“老太太,您为什么叹气?”

  二老太太笑了笑,摇摇头:“西府娶的这个媳妇啊……果然厉害。”

  “可不是厉害么?”锦羽笑道,“又漂亮,又贤惠,又孝顺,还有管家的才干,我在外头听他们家的丫头说话,都在夸这位三少奶奶呢。若咱们家也能得这么一位少奶奶,就好了。”春瑛瞥了她一眼。

  二老太太淡淡一笑,什么话也没说。

  从侯府回来的第二天,三少奶奶范熙如便将祭祖的程序、宗族大会的章程以及一应用度花费都列好单子,派身边的大丫头雕栏送来东府给二老太太与二太太过目。卓氏发现当中有几处都已经修订过了,倒是比先前商量的又更细致了几分,不由得抬眼看了看雕栏,见她不动声色,只是低头得体地笑着,等候上头发话,便转头去问婆婆:“母亲觉得如何?”

  二老太太歪在榻上,听春瑛小声读着单子上的内容,自然也听出其中的改动之处了,眼皮子都没抬一下:“你们老太太已经过目了?你们太太又怎么说?”

  雕栏笑着回话道:“我们三少奶奶已经回了我们家老太太,老太太说照着先前商量出的章程办即可,我们三少奶奶又去请我们太太示下。我们太太说身上不好,叫我们三少奶奶只管尽力去办,哪怕是有什么想得不周全的地方,自有长辈们纠正,即使真出了错,族人们知道我们三少奶奶是新媳妇,头一回办这样的差事,也不会见怪的。我们三少奶奶不敢拿大,又去向大少奶奶请教,大少奶奶又去向族长家的大奶奶打听了,最后两位少奶奶一合计,才修订出这个章程,只是担心还有哪里想不到的,特来请二老太太与二太太的示下,请二老太太与二太太多多指正,不吝赐教才好。”

  春瑛听着这一串太太奶奶的头都快被绕晕了,二太太早就笑了出来:“从前攸哥儿媳妇还未过门时,带着你来我们家做客,倒没看出你有这么一张伶俐的嘴。这满口的奶奶太太说的都是谁?但凡心思转得慢些的,就要被你难住了。”

  雕栏忙笑道:“若是向别人回话,奴婢自当慢慢说,把一句话掰成三段,务必要叫人一字一句地听得清楚明白。只是到了二老太太和二太太这样精明的主子跟前,还这般哼哼唧唧的,即便二老太太和二太太不发话,这屋里的姐姐们就要先将奴婢打出去了,回话回半天,也没把事情说清楚,叫二老太太与二太太听得着急!”

  屋里众人都忍不住笑起来,春瑛扯着嘴角道:“往日也没见你装小姐般斯斯文文说话,哪一回不是倒豆子般说得又快又急?我们太太是夸你口齿清楚,说话明白,你夸你说话快了?还编排起我们来了。我们几时把你打出去过?好没意思。既这么着,我倒真要把你打出去一回了,也免得担了虚名。”说罢真个起身要推雕栏。

  雕栏笑着求饶,二老太太乐呵呵地道:“罢了,春瑛饶了她吧,看她说得这样可怜,我倒不忍心了。”说罢让卓氏将单子留下,“回去告诉你们三少奶奶,我们心里有数,让她只管放手去做,以她的才干,这种事难不倒她,再有不懂的,去问你们家老太太。我们自家还有一大堆事要办呢,未必腾得出手,只怕帮不上什么忙,只等到了日子去宗祠就是。”

  雕栏忙屈膝应了,恭敬地告辞而去。春瑛送到院门外,笑眯眯地道:“三少奶奶才过门就接了这么重要的一桩事务,真真能干,我听其他丫头说,不但侯府与我们东府,连族中其他几房都听说了三少奶奶的贤名呢。昨儿晚上,我们院里的几个小丫头还在私底下说,侯府三少奶奶是个极大方疼人的好主子。”

  雕栏迅速回过头,面上闪过一丝异色,但很快便笑着挽住春瑛的胳膊,嗔道:“好姐姐,咱们认识这么久了,有什么话说不得?我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你就多教教我吧。”

  春瑛笑笑:“你这样能干,怎么做不好?我可不敢说教你的话,叫人听见了,我说不定还要倒赔你们一人一两五钱银子呢。”

  雕栏脸色变了变,迅速扫视周围一眼,见其他人都离得远,便低头压低了声音说话,状若谦卑,实际上的语气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你这是什么意思?咱们一向相安无事,不过是借借你们府上的丫头的嘴罢了。方才在里头你也听见了,凭姐姐的聪明,不会不明白吧?你当我们容易么?!我们小姐是怎么嫁进那府里的,我不信你不知道,上头还压着那样一位婆婆,叫人怎么过日子?!横竖对你们东府的人没坏处,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便是了!”

  春瑛淡淡地道:“你们再不容易,也只在自家府里闹便是。我手下的女孩子年纪都不大,还没见过世面呢,叫几两银子带坏了,将来教不好怎么办?若只是说几句好话,我就真当看不见了,但编排别家的当家主母,叫人查出来,倒霉的是谁?”

  雕栏眼珠子一转,当机立断:“我知道了,放心,我们再不会招惹你们府里的人!”

  春瑛笑眯眯地拉起她的手,小声说:“放心,上面还不知道呢,我就当没这回事,多谢三少奶奶赏那些小丫头钱,她们必会感恩的。”然后提高了声量,“好妹妹,得了空记得过来看我们呀!”雕栏也亲亲热热地点头尖是,便满脸带笑走了。

  春瑛笑眯眯地送走了人,回屋复命,又在二老太太跟前服侍半日,回到自己的房里,看到秋雁坐在窗边做针线,似乎是在等自己,便问:“有什么事?”

  秋雁忙起身道:“我又问了几个小丫头,又找到了两个,她们都答应不会传西府大太太的坏话了。只是其中有一人透露,院里的婆子们兴许也有人得了银子,这该如何是好?”

  春瑛道:“我跟雕栏已经打过招呼,她们不会再来招惹我们的人了,银子收了就收了吧,如今暗地里骂西府太太的人也多,咱们就冷眼看着,把院里不安份的人提出来,敲打敲打,省得以后再有这种事发生。回头我再跟青鸾提一提,叫她留心太太院里的人就好。”

  秋雁点点头,皱着眉坐下,叹道:“我们在南边时,常听得到家府里婆媳斗法闹的笑话,没想到进了京,还能在身边看到这样的事。幸好咱们府里没有,只是不知道将来四少爷娶的媳妇,会是什么样的人?”

  春瑛倒不担心:“有老太太和太太亲自把关呢,你怕什么?就算真的不好,难不成她还敢来招惹你?咱们还是先顾着自己的事吧。我怀疑这回跟锦羽有些关系,只是没证据,不好说她,你平时多帮我留意一下几个二等丫头。我拦了她们的财路,只怕她们心里不大愿意呢。若是让百灵去,只怕消息就传开了。”

  秋雁应声去了。春瑛坐在炕边,细想了想,叹了口气,也把这件事丢开不提了。

  接下来是除夕、新年,又是祭祖又是团年饭,还有放焰火什么的,各路前来做客拜会的人马直闹到大年初八才消停些。因东府有惯例,正月里不动刀剪针线,二老爷二太太忙着四处拜年,有时还会带上儿女,二老太太不耐烦出门,闷在家里没事可做,便请了族中妯娌或晚辈媳妇来说说话,有时也会叫上一众丫头陪着解闷。那位早已升级做了姨娘的喜鹊就成了松颐院的常客,二老太太一时兴起,又命人把出嫁的几个旧时大丫头也召了回来,一屋子人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春瑛只陪了一次,便没再参加这种联欢会了。她们都是彼此相熟多年的,连松颐院里的二三等小丫头了婆子们,也有不少是跟着去过南边,或是上次回京时相处过几个月,说起从前的经历,那是一溜一溜儿的。春瑛插不进嘴去,倒觉得没意思,自己仿佛成了外人。况且这一屋子里,多的是温柔细心的前任大丫头们,一个个上赶着殷勤侍候二老太太,哪里用得着她在跟前端茶倒水?她便索性穿了大衣裳,往府里四处逛去,看望当值的婆子媳妇,巡查各处灯油火蜡,等到二太太回家请安时,还能提醒几句,反倒让两位太BOSS以及小BOSS四小姐觉得她细心周到。

  过了初十,二门上传了家信过来。春瑛揣着回了屋,就着雪光细看。信上说,父母已经被陆姐夫接到家中,暂时安置在后罩房里,一家人新年里聚在一处,别提有多高兴了,只是担心她在东府里过得好不好。父母已经在年下往府里磕了头,只是主人家事忙,徐总管很快就让他们走了,因此没找到机会见她。等到开春后官府开衙办差,回来拿文书的时节,再想办法见她一面,有好些话要说呢。陆姐夫已经说好,等文书一下来,户籍办好了,就马上办过户的事。新宅子就在姐夫家附近,是个两进的小院子,已经去看过了,过了正月就开始修整,打家具。特地给她贸了一间西厢房,大小跟从前大院里住的那间屋子差不多,单给她一个人住,问她要打什么样的家具……

  这封信洋洋洒洒写了十多张纸,上头的字迹有鸡蛋般大小,正是弟弟小虎的手笔,虽然歪歪扭扭的,却难得把字都写清楚了,总共只有四个错别字,语句也还算通顺。春瑛看得一边笑,一连鼻头发酸,心里却隐隐生出一股雀跃,恨不得立刻去将来的新家看看。那可是真真正正属于他们家的房子,不是主人家分配的,也不是挂着别人名头的。努力了这么多年,他们总算抓住了一点实质的东西了。

  信是辗转传进来的,也不能担保没有人会拆来偷看,因此信里没提到一些比较秘密的事,比如那些房产的处理,以及将来的生计等等。春瑛只等年后官府开衙,管家把父母的文书办好后,能见他们一面,到时候再把话说清楚。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https://www.xdingdiann.cc/ddk146298/788192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