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纨绔皇子:盛宠嚣张嫡女 > 第一百三十四章

第一百三十四章


  春瑛没好气地说:“三少爷自己没注意,怎能说我粗心呢?”

  李攸白了她一眼,抢过茶盘往桌面一放,便拉她走人:“念哥儿,我要这丫头做些事,回头再叫她来侍候。”

  周念笑了,高声叫道:“手下留情!”

  春瑛被李攸一路拽着走,忍不住抗议:“我不过就是反驳了一句,三少爷,我再不敢了,你别拉,很痛啊!”

  李攸忽然住了脚,把她拽进了旁边的树丛,又伸手捂住她的嘴:“噤声!”

  春瑛正莫名其妙,却意外地看到前方不远处,二少爷李敞正独自朝这边走来。

  他要来干什么?!

  春瑛与李攸挤在树丛后,透过茂密的枝叶,看着二少爷李敞往周念所住的小屋方向走去,不由得面面相觑。

  春瑛问:“他来干什么?来找碴?”

  李攸道:“我哪儿知道啊?再说……他怎么知道念哥儿住这里?”

  春瑛睁大了眼:“你说他不知道?!”

  “那是当然!”李攸用看笨蛋的目光瞄她一眼,“这回走漏消息,十有**就是二哥干的,我听母亲说,父亲狠狠骂过他一顿,不过他似乎还不知悔改。”他歪头想了想,恍然大悟:“一定是王总管告诉他的!啧,这老家伙!”

  春瑛远远看着李敞走到小屋边上,三清上前拦住他,不知说了些什么,周念出来了,居然把李敞迎进了屋里。她开始担心了:“二少爷不会又来欺负念哥儿把?”

  “我们回去!”李攸一步当先,借助林中花木遮掩身形,蹑手蹑脚地潜回小屋外,春瑛也猫着腰跟上。三清站在门外,时不时担忧地看看屋内,忽而看到他们俩鬼鬼祟祟的样子,瞪大了眼。春瑛朝他比出“嘘”的手势,他微微点头,便没作声。

  春瑛跟在李攸身后,弯腰来到窗下,只听到里面没有想象中的冷嘲热讽,也没有侮辱谩骂,出乎他们意料地,屋中的两人居然在谈论诗词,而且还有说有笑的。似乎是二少爷最近写了几首小诗,不知道好不好,想到花园里住着一个很有才华的幼年伙伴,所以特地拿来给他看看。而周念看了诗,自然是一顶顶高帽往二少爷的头上戴,哄得他眉开眼笑。

  若是头一次见他们俩相处的情形,春瑛会以为这很正常,但正因为她亲眼见过二少爷欺负周念,才会觉得,自己大概是没睡午觉,太困了,所以产生了幻觉。再看李攸,也是一脸呆滞的模样。

  屋里的对话还在持续,李敞从周念处满足了虚荣心后,收起了诗稿,然后吱唔着东拉西扯几句,才干笑道:“说起来咱们已经有许多年不曾好好说过话了,呃……小时候……不懂事,总是爱发脾气,不过,凭咱们两家人的交情,想必……你一定不会见怪吧?”

  周念有些拿不准他的用意,只得继续挂着惯常的微笑,顺着他的口风道:“怎会呢?毕竟认识多年了,两家又向来交好。”

  “没错!没错!”李敞心想这家伙还算有眼色,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大,“凭咱们两家人的交情,那些小口角都不算什么,咱们也大了,往后就好生相处吧,别再惹长辈们生气了。你也别听其她人胡说,以为我有坏心,其实我是个很好说话的人。”

  周念微笑着颔首,心中略有所悟。

  李敞本来就不想来,只是被书童南秋劝了两日,觉得他的话也有几分道理,才屈尊走这么一遭的。看到周念如此有眼色,他也就满足了,一刻也不想再这种简陋的屋子里多待,急着回去向父亲报告自己已经“改正”了:“我忽然想起还有一篇文章未作,晚上要请父亲评阅的,那……我就先告辞了,日后再来请教。”

  “不敢,念必扫榻相迎。”周念起身作揖送客,做足了礼数,李敞随便拱拱手便走人了,才出门就忍不住伸手掸了掸两袖与下摆处的“灰尘”,心里想着要回院换一件干净衣裳,没走两步,又改了主意,决定就穿这一件“脏”衣服去见父亲,好证明自己的确是与周念和解了,请他不要再因此怪责自己。

  看到李敞走得远了,春瑛才从屋侧探出头来,与身后的李攸对视一眼,都有些不解。李攸皱着眉走进小屋,见周念坐在椅上发呆,便道:“他那人的脾性,哪会心甘情愿服软?不过是因为父亲骂了他,他才来做戏罢了!你可别轻易信了他!”

  周念苦笑:“我怎会不知?只是他既然有意和解,我也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

  “这有何不可?!”李攸有些不以为然,“我把他欺负你的事都告诉父亲了,父亲心里有数,这事儿你占理,即便赶他出去,也是应该的,若担心别人怪你礼数不周,你大不了不理会他就是了,又何必这样奉承?!他那人绝不会相信你是在说客套话,只当自己真是李青莲第二了。”

  周念只是苦笑。

  春瑛心中一动,忽然记起,虽然三少爷每每见了周念,都礼数周全,就当是来朋友家做客,但周念寄居侯府却是事实,加上他的身份又尴尬,侯爷对他可以说是有天大的恩情,往后周家平反,也要借助侯府的力量。在这样的前提下,他面对侯爷的亲子,即便心中在不高兴,也不好露出一丝不满来吧?虽然他与三少爷交好,而三少爷则与二少爷敌对,但侯府的少爷们相互关系如何,他都不好掺和进去,毕竟,他是一个外人。

  这么一想,周念果然不容易呢。春瑛看了看他削瘦的身形与苍白的脸色,想到自己从去年冬天开始,一直照顾他的饮食道现在,还会是没能把他喂胖一些,一定是因为心理压力太大了吧?

  她小声对他说:“二少爷既然肯和解,就再好不过了,夸他几句也没什么,只要他往后不再来找你的麻烦,你能少受些苦,就比什么都强。”

  周念心中一暖,只觉得五脏六腑都浸在温水中般,十分受用。他望向春瑛,这个年纪比他小七八岁的小丫头,竟然能明白他的心声,着实叫他感动莫名。他郑重地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而且我也相信,泄密的人不是他,这点分寸他还是有的。”他转向李攸:“你也别想得他太坏了,他若想害你,我信,但若说他要害侯府,却不可能。侯府获罪他也要受牵连的,没了侯府,他算什么呢?他又不笨,怎会不知道这个道理?”

  李攸心里有些闷闷的,觉得很不高兴,他想要反驳周念的话,但对方说得有理,若一味指责兄长,倒落了下乘。他撅起嘴委屈地盯了周念一眼,见对方又看向春瑛,而春瑛居然也在朝周念笑,他就更郁闷了,低声道:“罢了罢了,他若真心和解,我也不管他。我还要去见父亲呢,春儿!我们走吧。”

  春瑛愣了愣,才应了一声,向周念笑着告别,随李攸走了。一路上李攸都安安静静地,好象在想事,她一时好奇问了问:“三少爷,你要我跟道哪儿呢?”侯爷在家时,不是在外书房就是在正院里,不管哪里,都不是她能随便去的地方,前面就是通往浣花轩的路了,三少爷要带她到哪里去?

  李攸这时才醒觉过来:“你回去吧,我自个儿去给父亲母亲请安。”说罢就径自往前走了,春瑛觉得他怪怪的,一头雾水地回了浣花轩。

  一进院门,便听到小丫头们聚在乡儿的房间里大呼小叫,她走过去一问,才知道原来乡儿托的人已经把珠子买回来了。一大包玻璃小米珠,足足有一二百粒,以粉紫二色为多,也有红的绿的黄的蓝的,另有两小包大些的珠子,都是淡淡的粉色,还有一小扎细细的铜丝。

  乡儿拿出一个小剪子,道:“这是那卖花婆子自己用来剪铜线用的,暂且借了咱们使,回头还要还回去的,你们可别弄坏了。还有,那八百文钱几乎都用光了,只剩了这几个。”她展示手心里的七八个铜钱,紫藤不在意地摆摆手:“咱也不要了,你拿去,就当辛苦钱吧。”乡儿笑眯眯地收好。

  十儿掂起一颗小米珠看了看,又捻起一根铜丝:“能串进去么?这珠子真小,我真怕一不小心,就打翻到地上,一颗也找不到了。”

  春瑛凑过去看了两眼,深有同感地点点头。那小米珠说是“米”都嫌大了,不过是两三毫米的直径,说是琉璃珠子,其实是玻璃烧得吧?这是怎么烧出来的?原来明朝的工艺也很发达。

  紫藤催促道:“十儿,你不是见过那卖花婆子做这个么?快做来给我们看看!”其他小丫头也纷纷应和。

  十儿便试着把珠子串进铜丝里,可串了几个,便抓抓头发,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不大记得了,约摸是把铜丝扭出花样子来,可怎么扭……”夏荷泄气地打了她两下:“真不中用!”

  春瑛却对这种东西有些印象,张小美好象做过串珠小玩意,原理应该差不多吧?她试着用铜丝串了几颗粉色的小米珠,扭出一小片花瓣,再串几颗,然后扭另一片。紫藤忙凑了过来细瞧,十儿与夏荷也停止打闹,盯着她的动作。

  过了好一会儿,春瑛终于串好了一朵单层的小花,只是有些歪歪扭扭的,不太好看。她朝其他人笑了笑,紫藤便跳起来坐回原来的座位:“原来是这么做的,我懂了!”她照着样子做起来,其他小丫头也纷纷开始动手。

  “在做什么呢?”曼如好奇地从门外进来,一见床中央放的珠子与铜线剪子,便笑了,“原来是做珠花,你们什么时候弄到了这些?”她左右瞧瞧,接过春瑛手里那个,笑道:“这个颜色倒配得好,却没整好形状,谁敢戴道头上去?”

  春瑛讪讪地缩了手,她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好看,可大家都是头一回,谁不是菜鸟?

  曼如笑着在床沿坐下,把那只珠花随便整了整,再照着春瑛原本的配色多扭了几个花瓣上去,感觉立时不同了。春瑛本来是想做出一朵由粉色向紫色过渡的双层莲花来,碍于手艺不精,总是做得不到位,可经过曼如这一调整,整朵珠花就变成了她想象中的样子。她惊喜地叫道:“崔姐姐真厉害!你以前做过这个?”

  曼如手上一顿,不自然地笑了笑:“小时候玩过,许久不做,都手生了。”她拿剪子剪了铜丝,把多余的部分折了两折在扭成一股,然后把花往春瑛头上一插,笑道:“照照镜子看如何?”

  春瑛马上借了乡儿的镜台看了,非常满意地点点头,回过头来,曼如已经在做另一朵了。同样是粉紫莲花样式,正好让春瑛的双鬟一边戴一个。夏荷见好看,也缠起了曼如:“好姐姐,也给我做一对吧,我要粉色,粉色的荷花!”曼如笑着帮她串起来。

  众小丫头们跟着学做,到了珠子将近用完时,居然每个人都至少有了一朵。春瑛自己做的也是粉紫双层莲花,不过花芯部分为了区别,用的是紫色珠子,跟她头上戴的那对珠花的粉色珠子不同。

  她将珠花递给曼如:“多谢姐姐给我做的珠花,这一个做得还能见人,姐姐拿去戴吧,算是谢礼。”

  曼如笑着接过:“那我就不客气了。”她把珠花往头上一插,与其他人互相打量一番,都觉得好笑。

  “你们太闲了是不是?居然偷懒不干活!”晨儿在窗外抱臂冷哼,“曼如!屋里茶炉子是冷的,三少爷明儿要穿的衣裳也没拿回来,你跟小丫头们闹什么呢?!”

  曼如淡淡地道:“今儿轮到你烧茶炉子,不该我的班,三少爷的衣裳兰香姐姐已经叫人去拿了,原来还未回来么?”

  晨儿一窒,跺跺脚扭头就走,迎面见三少爷走过来,立马换了笑脸:“三……”

  话音未落,李攸已经越过她,往乡儿房间里来了:“在串珠花么?这个好,明儿叫平安买些好珠子来,大家串几个送给大嫂子、二妹妹和三妹妹玩。”顿了顿,又笑道:“二哥正要说亲呢,等事儿定了,你们也得预备些见面礼。”

  春瑛问:“三少爷,二少爷要说亲了?”谁家小姐这么不幸?

  “是呀。”李攸笑笑,想起刚才在母亲处看到二哥一脸不甘心的模样,便觉得好笑。

  二少爷的亲事终于定了苗家,侯爷与太太安氏商量好请哪位媒人,正打算送礼过去相请,谁知李敞忽然闹出一件大事,惊得他们目瞪口呆。

  李敞原本与几位旧友出城外踏青,路遇一家女眷惊了马,为了救人,他非常神勇地冲过去,搂住人家的小腰转了两转,当着许多人的面,把姑娘推开,自己却被马撞到了,事后还一边流血一边安慰人家小姐别慌,同时,居然提出,为了那位小姐的名节,决定要娶对方为妻。

  而那位小姐,正是梁太师的幼女,恪王妃之妹,梁玥。

  正屋内,侯爷李章与妻子安氏分坐在主位上,盯着面前的李敞。安氏只是默默地垂下眼帘,闭口不语,侯爷却无法再忍受儿子脸上的得意之色,斥道:“瞧你做的好事!早就叫你不许出门的,又跑去踏什么青?!原来是去做这种拈花惹草的勾当!”

  李敞有些不高兴,低了头赌气道:“儿子不过是跟几个同窗出门走走,看看风景,对几句诗,父亲不也曾说过,这原是极风雅的事么?遇上梁家小姐,本就是巧合,起初是为了救人,再后来……总要为人家小姐的名节着想不是?”

  “你……”侯爷气得半死,“救什么人?!那种人家的女儿,死了干净,你还管她的名节做什么?!”他越想越不是滋味,如果儿子不知对方底细就去救人,也就罢了,可听儿子身边的小厮所言,明明是救人前就听说了那是哪家小姐,几个公子哥儿还远远地望着人家调笑。既知对方是谁,心肠再好,救了人便罢,还管什么名节?那梁玥若因为名节有损,不能进宫,反倒是好事。梁家要怪道儿子头上来,只需推说是为了救人一时不察就完了,偏偏儿子还多事地去求亲,这不是自己惹麻烦上身么?!

  他气得手都在发抖,安氏忙起身走到他背后,轻轻扶着他的背柔声劝了几句,又倒茶给他喝,才温柔地对李敞道:“瞧你把父亲气成什么样儿了?还不快认错?!你既是去救人的,救了人便罢了,又何必要求亲?那样人家的小姐,怎会是你的良配?快听为娘的话,把亲事推了吧。”

  侯爷抬头望妻子,轻轻拍了拍她的手,他就知道,她能体会他的意思。

  李敞却被她的话惹恼了,瞧她这是什么口气?真以为她是他的母亲,能给他做主了?!他冷冷地道:“她是太师之女,小小年纪就出落得美貌如花,哪里配不上我们家的门第?”她瞥了安氏一眼,眼中闪过一丝鄙夷,“至少比苗家的女儿强。”

  安氏闻言,忽然背转身,拿帕子揩了揩眼角。侯爷见状便怒了:“你这是什么话?!你母亲也是为你着想!”安氏忙拦住他:“侯爷别怪他,他还小呢。”接着便朝李敞温柔地笑笑,道:“敞哥儿,你难道不知道嫁女嫁高,娶媳娶低的道理?苗家是清贵人家,苗翰林夫妻性情都极好,教出的女儿也是贤惠女子,有这样的妻室,你将来要博仕途,家里一概都不用操心。可那位梁小姐,虽是美人,出身也高,可性子却也傲些。你若真娶了她,日后便事事被她压一头,哪里能过日子?”

  李敞冷笑,他将来是要继承侯府的,哪里能将就着娶个普通人家的女儿?妻子再贤惠,再能管家,无法在他的前程上给予帮助,又有什么用?他要的是妻子不是管家丫头!安氏真以为他不明白她的用意么?无非是担心他娶了高门贵女,将来会对老三有威胁罢了。他绝不会上这个当!

  于是他便淡淡地说:“太太多虑了,梁小姐是名门闺秀,知书达礼,日后也会是好妻子。”

  安氏见他神色,便知他听不进去,叹了口气,坐下道:“即便梁小姐是好女儿,这门亲也是做不得的。”她望向侯爷,满脸忧虑:“宫里早有消息传出来,说太后打算下拣择令了,妾身急着给敞儿订亲,也是担心苗小姐会被选进宫去。靖王府早得了风声,梁家的三小姐早已内定要进宫的,据说太后连封号都想好了。如今敞儿横插一手,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善罢干休,怕就怕恪王府和梁家会趁机发难,责怪侯爷。”

  侯爷也是担心这件事,不过他怕的不是梁家人和恪王府为难自己,而是忧虑梁太师把持了吏部与礼部,国子监祭酒又是其党羽,儿子正在求科举出身,万一叫那些人坏了前程,岂不是糟糕?这个孩子,虽说读书不错,却实在算不上精明,若科举上有碍,也不知道该走什么路了。

  李敞不以为然地撇撇嘴,摆出一副恭顺的模样,对侯爷道:“父亲,儿子也是想为你分忧而已。其实儿子早就听人说,那梁家小姐可能要进宫,父亲想必为此头疼吧?如今儿子娶了她,她就没法进宫了,父亲自然不需再烦恼。”他忍不住再露出得意之色,为了打听到梁玥的行踪,他可花不少功夫嫩,私下攒的银子也去了将近一半。

  侯爷惊讶地瞪着他,有些哭笑不得,真不知道应该骂他还是夸他,若儿子是有意如此,倒还真是歪打正着了,不过只是要阻止梁玥进宫,也用不着求亲吧?他深呼吸几口气,才道:“如今那梁三小姐也进不了宫了,亲事就作罢吧。梁家日后必不得好下场,没得连累了咱们家。”

  听到父亲没怪自己,李敞又得意了:“父亲不必担心这个,即便娶了梁家的女儿又如何?他们家出了事,儿子写一纸休书就能跟她断得干干净净,可若他家没倒,凭这桩亲事,他们也不好太为难咱们家。别的不说,象上回那样闯府搜人的荒唐事,梁太师绝不会对姻亲做吧?”

  侯爷又瞪过去了,安氏忙道:“你父亲累了,你且下去吧,跟你姨娘说说话,等会儿叫你再上来。”李敞瞥了她一眼,朝父亲行了礼,又象征性地朝她作个揖,才转身出了房门。早已侯在门外的花姨娘高兴地迎上来,拉着儿子往自己房间走,预备要好好夸奖他。

  留在屋内的安氏则劝侯爷:“敞哥儿只是年轻不懂事,想得不周全,才会犯糊涂,你就别生气了,明儿跟女婿说一声,把事儿抹了吧。”

  侯爷叹气地摇摇头:“事已至此,只怕由不得咱们,也由不得梁家了。”他笑了笑,“如此也好,梁家绝了送女入宫的心思,咱们也能松口气。那梁家三小姐年纪还小呢,定了亲过几年再入门,梁家能等到那时便罢,否则咱们退婚也是天经地义。只是……”他抬头望向妻子,“若她真进了咱们李家的门,你要看紧些,别让她胡闹,咱们家只认性情老实的媳妇儿!”

  安氏会意地点点头,伸手拿起杯子喝了口茶,又想起一件事:“敞哥儿屋里的织画,前几个月才开了脸,又怀了胎,若真要跟梁家结亲,这事儿却有些不好提。要不要把人送到庄子上去?敞哥儿屋里的丫头也该清一清了,他一天比一天大,总不好还留那么多丫头在身边使唤。”

  “你做主便是。”侯爷一向对家中的内务不太关心,“但也别把通房丫头都送走,总要留一两个。敞儿都快二十了,还要再等几年才能娶亲,屋里没人,总是不好,那个织画,也要派妥当人照顾好,到底是咱们家的骨肉。”

  安氏应了,又道:“那敞哥儿院里的南棋……本是老王的孙女,年纪倒是不小了,又不是通房,我想着,还是把她调到我屋里来吧。敞哥儿院里留两个通房,再有三四个小丫头也就尽够了。”

  侯爷没什么意见,略一沉吟,便道:“老王的孙子,不是要入国子监么?也该娶妻了吧?替他挑个好的,省的他到外头去寻,又不知底细。”

  安氏心中一动,“我身边的几个大丫头,年纪也不小了……”

  “不行。”侯爷出人意料地否决了,“老王的孙子我见过,挺有天份,据说也很得老师的欢心。他本是脱了籍的,若娶得是你的丫头,别人定要笑话。我记得淑君送来的四个美人,墨玉墨兰我都收用了,剩下两个在你那里?挑一个给他。她们原是好人家女儿,送封信回原籍去,联了亲,也算是给老王的脸面。”

  安氏虽有些不甘心,但也不好再说什么,笑着应下了。

  她正要派人找桂花来,侯爷却又叫住了她:“前儿我听你陪房的老陈说,要替平安说亲了?说的是哪家?”

  安氏忙笑道:“正是攸哥儿屋里的梅香,最是老实本份的,人又能干。侯爷觉得如何?”

  “你觉得好便这么定了吧。赶明儿替他们好生操办操办,五月我要派平安出门一趟,别误了时候。”

  “是。”

  几桩婚事就在侯爷夫妇的三言两语下决定了。次日,皇上无视梁太师的黑脸与太后的怨言,兴高采烈地下旨,赐婚给庆国侯府二公子李敞与梁太师嫡出幼女梁玥,还称他们是一对“天作之合”的鸳侣。恪王府出人意料地对这桩婚事持赞成态度,还在太后面前说了不少好话,梁太师虽然满腹怨气,也无法改变结局了。消息传回侯府后,二少爷的地位一下升高了,原本冷言冷语的管事们也再度巴结起他来。

  但这些事都与浣花轩的小丫头们关系不大。春瑛等人更关心梅香要嫁人这件事,纷纷向她祝贺,任是梅香再大方稳重,也羞的躲到房间里不肯出来见人了。

  但与春瑛等小丫头们的态度不同的是兰香的心情有些微妙。她与梅香本是同期,梅香要嫁人,意味着她在浣花轩也待不久了,她心下惴惴的,又有些焦虑,更多的是不甘心,难道她就这样去嫁人了?过惯了浣花轩的日子,她又怎能再次忍受清贫?而且……嫁人?!这是多么可怕的事!

  而在曼如与晨儿两人眼中,梅香嫁人却又意味着另一件事:有人要从二等升上去了。这个人会是谁呢?两个二等丫环看着梅香房门外欢笑的春瑛等小丫头们,互相对视了一眼。

  小丫头们挤在走廊里,掂起脚尖望向屋内,时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又低头互相交头接耳,再发出一阵大笑。

  春瑛抿着嘴站在边上看热闹,从她的角度望去,正好透过窗缝瞧见梅香坐在炕边做针线,绯红一直染上了耳根,听到门外小丫头们的笑声,头垂得更低了。梅香正在一块大红绸子上绣花,明明是三少爷的贴身小衣,却有小丫头在那里议论,会不会是她的嫁衣或红盖头。梅香又羞又恼,终于忍不住扭头低声斥道:“都不用干活了么?还不快散了!”

  小丫头们笑成一团。梅香一向是好性儿,况且浣花轩有喜事,稍稍偷懒一下是可以默许的,因此没人真把她的话听进耳朵里。直到兰香在邻房被吵得受不了,走出来骂道:“歇了半个时辰也就尽够了,都给我回去干活!又不是你们嫁人,一个个乐呵个什么?!”

  小丫头们不情不愿地散开,春瑛走慢了一步,被兰香叫住了:“你的伤都好了吧?也别装小姐了,勤快些动一动!府里养你可不是让你吃白饭的!”春瑛回头望了她一眼,撇撇嘴:“知道了。我前几天就开始干活了……”她一边嘀咕着一边往外走,打算到小厨房去帮帮忙。

  兰香回头看了看梅香,后者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她顿了顿,勉强笑道:“瞧我,都忘了跟你道喜了。这可是难得的好姻缘,满府里也没几个姐妹能有这样的体面,平安……年轻能干,又得侯爷太太的宠信,你日后便是高高在上的管家娘子了,我还要请你多照拂呢。”

  梅香忙道:“快别这么说了,都是从小儿一块儿长大的姐妹,何必这样见外?你……”她红了红脸,声音跟蚊子似的:“你也会有好姻缘的。”

  兰香脑中却想起了平安那张说话便带了三分笑的脸,有些闷闷的。从小就在府里当差的平安,因其父母的身份,跟她们这些侍候三少爷的大丫头颇为相熟,她也曾想过,侯爷太太也许会把她们中的一人许配给平安,也许就是她,可没想到,平安会自己选择了梅香。

  满府里也许再也找不到比平安更好的年轻管事了,身家、权势、年纪、容貌、性情,无一不是上上之选,梅香真是上辈子烧了高香,而她,难道真的要随便配个小厮了吗?可是……凭什么?!梅香跟她原是一样的,结果一个深受三少爷的宠信,一个却只是不上不下,现在梅香连姻缘也比她强一百倍,将来必定会执掌府里的大权,而她呢?只能将就一个粗俗的小厮,然后象那些粗俗的婆子媳妇那样,日复一日地过着清贫的日子,整天跟人吵架拌嘴,吃酒赌钱?!

  兰香打了个冷战,再望了梅香一眼,咬牙回了自己的房间。梅香觉得她的神色有些古怪,但也没有多想,只是见房中无人,便挨近自己的床头,在被铺下摸出一个布包,露出里头做了一半的男鞋,嘴角弯出一个羞涩的笑。

  门边又传来了脚步声,惊醒了梅香,她忙忙将鞋塞回被子里,回头一看,原来是露儿。

  露儿抿嘴笑着道:“三少爷喊你呢,你别光顾着害臊。”说罢瞄了她的床铺一眼,“藏什么呢?那是给谁做的?我怎么瞧着不像是三少爷的尺寸?”

  梅香飞红了脸,啐她一口:“都说你是老实人,我瞧着倒比那不老实的还要可恶!你快去吧,我马上就来。”

  露儿咬着帕子角儿,笑着去了,梅香再把布包藏得紧些,才对着镜子理了理头发,往正屋里来。才转过廊角,便瞧见胭脂坐在栏杆上,手里正给三少爷做一顶帽子,她微微一笑,上前打了声招呼。胭脂淡淡地应了声,又垂下头接着做活。梅香看了她几眼,才继续往前走。

  三少爷李攸正在屋里看书,见她进来,便道:“快关了门,我有话跟你商量。”梅香有些诧异,但还是照做了,接着李攸让她搬了脚踏道自己跟前坐下,才笑道:“你跟平安成亲,真真再好不过了,难得他对你有心,还请陈大叔向母亲提亲。”

  梅香红着脸低头,小声说:“都是太太的恩典……”

  李攸摆摆手,道:“这事儿你们拿主意就好。不过母亲早上喊了我去,除了说你的婚事,还提到了接替你的丫头人选。母亲的意思,是叫我自己做主,最好是从咱们院里挑一个,也不必调别处的人来了。我有些拿不定主意,便想问问,你觉得咱们院里,哪个丫头好?”

  梅香闻言也收起了羞意,认真思考起来。屋中一时沉寂,两人都没留意到,有人从屋后转进了侧间,正是曼如。她听到他们的对话,先是怔了怔,便马上轻手轻脚地躲到幔帐后细听。

  梅香沉吟片刻,便道:“三少爷觉得如何?你如今也大了,若是太太有意要放个人在屋里,那自然便是胭脂,或者曼如也不错。”

  曼如霎时摒住了气息,眼中闪过一道喜色。

  李攸却撇嘴道:“说这个做什么?我问的是能办事的!”曼如有些失望,但还是认真听下去。

  “若说本份能干……”梅香想了想,“自然是露儿。她在你身边的资历,只比我和兰香少两年,平日里不打眼,但干活极麻利,院里上上下下的丫头都跟她交好。难得的是,她是个正经人,向来不爱跟人争闲气,只可惜脾气太好了,容易心软,压不住小丫头们。兰香在时还罢了,等兰香也出去了,就有些不足。”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https://www.xdingdiann.cc/ddk146298/741951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